发新话题
打印

[政策] 中国的贷款激增正在伤害自己

中国的贷款激增正在伤害自己

1月至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成交额为11.55万亿元,月均成交2.3万亿元,是去年下半年月均成交金额1.1万亿元的2倍多。深交所的成交金额为6.37万亿元,也是去年下半年成交金额的2倍多。



今年前五个月,国内期货市场也出现出回暖迹象。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期货合约6.76亿手,成交金额38.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和 30%。其中,5月共成交期货合约1.38亿手,成交金额9.3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和85%。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统计显示,今年日成交额突破 4000亿元的天数,已经接近2008年全年的数量。


 


《财经》杂志特约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中国放出的贷款大部分并没有变成投资,而是流入了资本市场,这可能会影响就业,甚至带来滞胀。许多私有企业已经从实体经济退出,进入虚拟经济。当私有公司不能扩张时,中国将面对一场持久的就业危机。


 


谢国忠认为,中国的贷款激增正在伤害自己。更为严重的是,激增的贷款把中国企业从真正的经营活动中拉偏,并进一步走向资产投机。艰难的经济环境与宽松的信贷条件,导致许多公司试图从资产投机中获益。他们借钱,将钱投放到股市。由于内地股市自去年11月以来已经上涨了70%,许多企业认为强化资本市场运作,而非真正的经营,才是他们的制胜之道。投机已经蔓延到了香港。香港恒指就是在中国内地资金的推动下,从15000点攀升到19000点,这股力量还推动了高端物业的销售。追根溯源,这些钱来自内地的贷款热潮。


 


他还指出,借钱进行资本市场投机的,不仅限于私有公司。国有企业也会以较高利率贷款给私有公司,也就是说,放“高利贷”。而这部分资金的来源就是国有银行发放的利率较低的贷款。当然,我们无法估测这种国有企业放贷的严重程度,这类贷款的结果就是通过灰色市场,把私人公司的融资成本降低了一些。随着2008年底经济的疲弱,私人放款人开始要求那些借款的私有公司偿还贷款。那些国有企业放出的贷款使许多私有公司免于破产。这一方式,重新打通了银行对个人的贷款渠道,同时也使经营贷款业务的公司重获新生。这笔钱可能已经流入到资产市场。这也部分代表了私有部门正从实体经济退出,进入虚拟经济。


 


“商人成为事实上的基金经理或投机者,这一趋势是令人担忧的。”谢国忠说。十几年前,香港就出现过这种情况。香港经济从此停滞不前。有些人可能认为,中国有国有企业领导经济向前发展,因此不必担心。但是,尽管国有企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很大,也应当看到,私有公司提供了大多数就业机会。政府支出巨额资金,以支持2009年的大学毕业生至少实现暂时性就业。如果私人部门的佣工数量不增长,政府明年可能不得不在这一项支出上花费更多。政府正在使用财政刺激政策和发放银行贷款,以支持经济复苏。但是,这样的复苏很可能对提高就业作用不大。中国需要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私有经济部门,以解决就业问题。


 


谢国忠表示,贷款激增不仅会导致资产投机的阴暗面,商品投机活动还正在严重损害中国经济。更多的银行贷款可能导致商品价格上涨,甚至带来滞胀威胁。这种由贷款繁荣引起的损害,应该是考虑中国贷款政策时主要关注的问题。从低息贷款中受益的是国外商品供应商,并不一定是中国经济。


 


许多分析家认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由贷款的增长推动的----毕竟我们花钱了。通货膨胀仅仅是当经济过热时才应该考虑的问题,而目前来看,并无担心的必要。谢国忠认为,这种想法是天真的。借出去的钱并没有转化为需求,而是转化为资产市场的投机活动,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却没有刺激经济。长期的损害可能会更严重,因为许多私有企业已经从实际经济退出,进入虚拟经济。当私有公司不能扩张时,中国将面对一场持久的就业危机。因此,贷款增长很可能既伤害中国短期经济发展,也伤害长期发展。


 


他分析说,银行贷款从其他渠道分流,反映出中国的经济问题已经无法由流动性解决。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基础是由政府主导的投资和由外国主导的出口。随着全球经济崩溃,中国的出口也全线溃退。除非全球经济恢复,否则,中国的出口将不会上升。更不会有任何收入增长来支持投资增长。当前的投资刺激,花掉的是那些从前出口赚来的钱,但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除非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发生变化,企业真的不打算投资,谢国忠表示。如果没有出口,谁能成为他们的客户呢?因此,企业拿钱投机,并非完全不合理。这肯定要好过企业拿钱扩张,因为那样肯定赔钱。


他认为,如果出口多年持续疲软,中国只有靠家庭需求,而非出口,回到高增长。这就需要中国经济实施重大的财富与收入的调整。谢国忠曾一再重申,一个新的增长周期将随着财富从上市国有企业到每个家庭的重新分配而开始。这一进程会导致中国经济开始十年左右的良性循环。(

神的战士

TOP

谢国忠的看法还是不错的

TOP

有点道理,也有点感觉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