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新闻] 美貿赤未上議程 人民幣匯率會否受壓仍需關注/文﹕梁振英

美貿赤未上議程 人民幣匯率會否受壓仍需關注/文﹕梁振英

【明報專訊】奧巴馬政府在金融海嘯下上台,施政主軸是挽救國家經濟。美國要救經濟,要在三方面下工夫,三方面都涉及外事﹕一要在金融問題上與外國協調;二要在財政上向外國舉債;三要在貿易問題上減少逆差(先易後難的次序也如此),因此經濟這個主軸貫通美國的外交策略。中國是對美貿易大國,同時也是美國國債的債權大國,因此美國的經濟政策將主導中美關係。新政府上台後第一次點名中國的公開言論,不是人權問題,不是台灣問題,而是人民幣的匯率問題。


中國大陸是香港廠商的主要生產基地,大陸遊客是香港的主要客源,香港的副食品也大多從大陸進口,因此人民幣匯率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長期以來,美國認為中國壓低人民幣匯率,以促進出口,損害美國企業的利益,但過去的布殊政府一直避免明確地把中國定為「匯率操縱者」。奧巴馬上任第三天,當時還未正式就任財務部長的蓋特納,在書面答覆參議院金融委員的問題時表示﹕「奧巴馬總統認為,中國正在操控人民幣匯率,這也是各界經濟學家得出的結論。」他並且表示,奧巴馬將「積極地通過所有能夠動用的外交途徑,尋求中國在匯率方面改變」。


蓋特納向參議員的書面答覆,不僅引起中國關注,英國《泰晤士報》直指蓋特納的宣示令市場驚訝。根據1988年美國的貿易法案,被美國指為操控匯率的國家,要與美國展開匯率談判,如未能達成協議,就遭貿易制裁。因此市場對美國政府如何看待人民幣匯價,相當敏感。蓋特納給國會議員的回覆,在市場引起大舉拋售美國國庫券。


據外間報道,事發後兩天,奧巴馬致電國家主席胡錦濤,希望平息風波。再8天後,美財政部在網站張貼聲明﹕「蓋特納……致電中國副總理王岐山,雙方討論了國際經濟挑戰、中美在面對挑戰的重要角色、中美經濟關係等議題。雙方同意需要在艱難時期保持密切磋商,繼續在不同經濟事務上保持高層接觸。」


事實上,蓋特納只是按本宣讀,在回應參選員一共240條問題當中的人民幣匯率問題時,逐字逐句引用奧巴馬的競選網站內容。白宮後來也為蓋特納辯護,說他「只是重述奧巴馬的競選演說內容,並非宣示新政策」。


美國對人民幣匯率評估


仍受經濟政治外交主導


奧巴馬打天下時的選舉語言,是否成為治天下的政策?


蓋特納兩周前在接受彭博電視台採訪時,對中國匯率問題的態度有所緩和,說美國政府尚未對中國是否操縱匯率作出最終判斷。


白宮發言人說對人民幣匯率問題暫不下定論,並且將球踢給財政部的季度報告,明顯是要把無端燒熱的問題作冷處理。美國新政府陣腳未穩,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平白變得被動。


過去的經驗說明,美國財政部過去對人民幣匯率的評估,一直受經濟、國內政治壓力和外交現實3方面所主導,新政府財政部的立場,不會脫離這個軌。去年12月,美國財政部的國際關係辦公室向國會提交一份關於世界經濟和匯率政策的報告,在有關中國部分指出﹕「雖然中國近年來,尤其是2008年在解決人民幣匯率偏低問題上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在擁有大額財政盈餘和外匯儲備的情下,政府依舊嚴重干涉外匯市場,人民幣實際匯率被嚴重低估。」報告強調中國應盡快完成匯率制度市場化改革,「人民幣匯率在08年上半年升幅很好,應該繼續。財政部將藉所有機會,在雙邊或多邊場合向中國強調匯率改革的迫切和重要」。


再往前翻6年前的歷史,2003年,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舒默和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提出議案,要求中國改革匯率,否則將對中國商品徵收27.5%關稅。同年7月31日,部分國會議員向當時的總統布殊發信,呼籲財政部以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採取更多強硬措施,使中國調整匯率。


當時的美國財長斯諾於03年9月1日至5日訪問中國等亞洲3國,普遍被認為是要向北京施壓,逼迫人民幣匯率升值,但最後無功而回。


07年3月,舒默和格雷厄姆在國會聽證會上又再掀起一輪對人民幣匯率升值問題的指摘。金融委員會發布的新聞稿稱,「貨幣匯率偏差扭曲全球市場,讓美國製造商和農人在競爭中處於劣勢」。07年7月26日,參議院金融委員會以高票通過了針對中國的《2007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根據該法案,「一個國家的貨幣匯率如果在被認定為有『根本偏差』後未進行重估,(美國)則可對該國實施反傾銷懲罰」。除此之外,另一些國會成員和製造商認為,北京當局壓低幣值幅度40%,相當於向出口美國的中國產品提供約40%的出口補助,造成美中貿易嚴重失衡。


06年12月以來,中美共舉行5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幾乎每次都有人民幣匯率議題,雖然雙方未就此取得實質突破,但是「攻守」關係在歷年來有微妙的變化。前3次「對話」是美國主動提出這個議題﹕「人民幣及其升值速度、靈活程度是重要的經濟議題,是貿易中的重要議題,甚至更重要地成為中國經濟改革速度的象徵。」去年6月的第四次對話中,雙方的攻守形勢有變,美國07年底爆發次按危機,沒有向中國談金融開放,反而是中國要求美國穩定美元,加強金融監管,減輕次按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去年底,第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在金融海嘯巨浪中舉行,當時人民幣匯率已明顯下跌,雖然保爾森臨行前敦促中國繼續推進匯率政策改革,但美方顯然已變得被動,中國搶得主動權,表達了對美國金融安全的憂慮,甚至是不滿。


奧巴馬開始就財赤喊話


人民幣匯率問題快浮露


長期以來,中國靠強勁的出口拉動經濟發展,香港的製造、貿易、金融、物流、專業服務等支柱產業也直接間接受惠。金融海嘯削減海外市場的購買力,人民幣升值會加深香港各行業的經營壓力,也會拉高物價。幾天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首次訪問中國,在公開講話中,只顧推銷美國國債,沒有提及匯率問題。不過,我們應該認識到,這是國務卿的外交之旅,經濟問題不完全是國務卿的職權,而且過去一段時間,美國人解決金融海嘯的精力,集中在金融問題上,還未處理雙赤。4天前,奧巴馬才開始就美國的財政赤字向人民喊話。我認為未來幾個月,美國人的焦點會轉到外貿赤字問題上,屆時財政部長和國會對人民幣匯率的立場會否再次趨向強硬?對這個可能,中國應有兩手準備,香港要密切注意。


梁振英


行政會議召集人

TOP

路过!支持!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