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时评] 当前政策对农村消费能力存在误判

当前政策对农村消费能力存在误判

在当前中国刺激经济的政策组合中,刺激农村消费成为重要的政策之一。一些官方智囊机构向决策高层大力推广农村消费的政策建议,农民的生活消费和住房消费都被认为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金矿”。这类建议显然已经得到了决策高层的认可。有境外媒体披露,中央领导在春节前的内部会议上曾表示,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在农村。而今天(ffice:smarttags" />21)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也证实了这一传闻:“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fficeffice" />


中国已经推出的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等行动,就是这种决策思路的结果。这些下乡计划的目标都是刺激中国农村的消费。根据最新政策,2009年在全国范围实施“家电下乡”,而入选商品也从过去的4种扩大到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电脑、摩托车等8种指定产品。按温家宝总理的最新说法,中国政府通过各种补贴方式,来推动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以促进农村消费。


然而,中国农民的消费能力有这么大吗?是否足以成为拯救中国经济下滑的重要生力军?对此我们表示怀疑。


今年春节之后,在国内广州、福建、北京等多个地区和城市,已经出现了提前返城寻找工作的农民工。他们担心,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打工的工作机会更不好找,争抢更加激烈,于是提前返城来找工作。至于能否如愿,这些农民工也很茫然。显然,随着沿海地区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和裁员增多,过去几年的“民工荒”已经变成了“工作荒”。据香港工业总会的调查,内地厂房的定单大跌40%,估计二三月份将爆发工厂倒闭潮,预料今年内会有多达上万家厂房陆续收缩规模或结业,受影响的民工多达100万-200万人。


这对中国打工的农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的全年收入中将有超过50%的部分没有着落。目前,农民收入的来源包括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支付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等,而2008年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第一次超过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0%左右。据全国工商联的调研显示,全国目前拥有2亿多农民工,其中流动农民工大约有1亿人。如果1亿流动农民工中10%的人员失去打工机会,以人均月薪1000元计算,对中国农村来说,意味着一年减少农民收入1200亿元。


许多专家学者在谈到农村消费时,盯的都是农民手头的积蓄,有的看法甚至认为,趁农民手头还有钱,要加快刺激农村消费。但这种看法实在是有些荒唐,他们简直把农民看成了对市场没有预期的“傻瓜”了。在经济如此下滑、未来收入可能没有着落的情况下,农民对未来有很强的消费预期吗?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贺雪峰">贺雪峰ersonName>教授今年1月在农村调查的结果正与此相反,如果农民将多年外出务工经商赚的钱用于消费,而非生产性投资,那这些以青春为代价赚取收入的农民,在花光自己的积蓄以后,却并无再获得收入的能力,他们后面的日子将极其难过,因为他们年龄大了,不再有外出务工赚钱的能力。


在如何理解农村消费与内需的关系上,国内政策部门目前存在很大的误区。我们认为,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要转到以内需为主,以国内消费为主,绝对不能离开9亿中国农民的参与!而中国农民具备能力参与这个过程,他们的收入持续增加、城镇化进程的稳步发展,将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说白了,中国真正培育内需的过程,是一个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城镇化过程。只要9亿农民手中有钱了,用不着政府告诉他们如何消费。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让农民成为内需主体的过程,实际上是使得他们手中有钱的过程。这将是一个中长期的目标,而不是一两年之内可以实现的。那些基于当前“保增长”、“扩内需”的短期目标而刺激农村消费潜力的政策,都是不现实的,整体上会遇到很大障碍。

TOP

没有任何保障只能靠自己,那是活命钱,消费个P

TOP

将来的生活没保障,傻子才会消费!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