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时评] 拉动内需的三件宝

拉动内需的三件宝

  据说最近,北京三里河某机构的地下室都挤满了人,仿佛又回到了计划经济占绝对主导的“三里河时代”。如此拉动内需,是科学发展观的决策吗?拉动内需,顾名思义,就是让更多的人在本土消费更多,以替代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需下降。中国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在出口萎缩的情况下,保增长就要驱动另外两驾马车——拉动投资、拉动消费,或者双管齐下。在这里要分清楚,拉动投资未必等于拉动消费,虽然多数投资都会间接带动消费,但也有些投资是替代消费的。这就要把直接拉动消费的政策选择做一个说明了。

  直接拉动消费的政策有三件宝,首先是补贴,直接补贴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的消费者。因为,家庭的消费率随收入增长而呈比例下降,经济学定义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所以收入水平越低的家庭消费率越高,直接补贴低收入家庭自然就提高了全社会的消费函数。对于高收入群体而言,最能拉动消费的补贴政策是补贴房子,因为现代金融业喜欢的富人不是富裕的富人,而是“负债之人”,从而把贷款买房子变成了大众消费时代的三大特征之一,这就引出了拉动消费政策的第二件宝——减税。

  减税刺激消费的具体措施很多,以贷款买房为例,美国的做法是住宅按揭贷款所付的利息可以全额抵税,也就是工薪收入减去按揭贷款利息之后再交纳所得税。美国对高薪阶层征收的所得税最高时达39%,现在也还要33%,可想而知,贷款买房所付利息至少有33%-39%是应付税款,那么在现金买房和贷款买房之间选择的时候,人们自然会选择后者,久而久之,贷款买房就成了时尚消费。在中国,当年上海为刺激房市曾有三招:免费、退税、送“户口”。这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因为退税等于减税,免费等于补贴,送“户口”让你举家进城,在当地的消费肯定增加。外地人进上海,当年总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心态,有了户口就心安理得,安居乐业,当了新上海人。上海的经济繁荣不就是因为新上海人越来越多吗?上海的房价上涨不也是因为“两外(外国人和外地人)”人口的流入吗?其实从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看,“两外”人口较多流入的地区几乎必然是经济繁荣的地区。

  最直接拉动消费的政策莫过于送“红包”。不久前,广东省的东莞市政府大送红包,台湾地区政府也跟着学,最早的还是美国,直接退税送支票。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送钱消费当然是最直接的,特别是政府发放消费代金券,规定时间、规定范围、过期作废,所以是最直接的强制消费。广义的“红包”政策还包括定向的消费补贴,比如在不久前对农村推出的化肥补贴、家电补贴、课本补贴等等。不久前有幸和力帆集团的尹明善先生交流,谈到农村的定向消费补贴政策,为什么不可以对农村定向补贴买摩托车呢?还有手机、电话、手表等等。通过定向消费补贴把一些亏损或微利的行业市场导向农村,既解决了城镇的就业,又拉动了农村的消费,将来再逐步把这些产业转移到农村。城里人升级开汽车乘地铁炒股票,村里人升级开摩托戴手表打手机,这就把城里的过剩产能消化在村里的消费升级之中了。

  总而言之,拉动内需不能混同于拉动投资,直接拉动消费的政策有很多,所以不必舍近求远,由国家各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突击申报投资项目。老友汪丁丁(博客)用三言两语解读了GDP的腐败比率=不受监督的权利,估算出“4万亿”投资可能产生出的腐败大案数,引人深思。间接拉动内需的投资项目中会有权利寻租,也就必然提高监督成本,而且突击申报的投资项目戴上“4万亿”的标签之后,或者是腐败率上升,或者是成功率下降,结果都可能重蹈当年“三里河项目”的覆辙。

  经济下滑的趋势已定,就业压力如燃眉之急,拉动内需的政策此时应偏向于直接的拉动消费,化繁为简,舍远求近,所以应聚焦政策“三宝”:补贴、减税、送红包。对城里人,要刺激股市房市;对村里人,要强制消费升级。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