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时评] 机构欲抄底 个人理财迎来海外播种期?

机构欲抄底 个人理财迎来海外播种期?

金融海啸来袭,海外理财产品备受冷落,无论是基金系QDII,还是银行系QDII,都已经基本绝迹。记者在周末深圳召开的国际金融博览会上看到,市民对理财投资热情骤降,QDII更是遭“雪藏”。然而就在个人投资者看空海外投资市场时,中投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又纷纷传出“出海”的消息。

  在全球投资市场寒冬腊月之时,机构投资者跃跃欲试海外抄底,那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是否到了海外播种的时候呢?

  现状:海外投资产品持续亏损

  记者在上周末在深圳召开的国际金融博览会上看到,整个场面非常冷清。与以往人头攒动的情形相比,本届金博会银行理财区鲜有人问津。银行理财经理一般会向客户推荐保本型理财产品,而当记者问及海外理财产品时,理财经理们纷纷摇头。以QDII为首的间接海外投资方式更是因糟糕表现而遭“雪藏”。

  截至11月20日,嘉实海外中国股票QDII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QDII跌破四毛钱,其基金净值分别为0.368元和0.324元;而工银瑞信全球QDII、南方全球精选QDII和华夏全球精选QDII则跌破0.5元。根据普益财富统计显示,10月,中资银行46款QDII产品中,仅3款实现了正收益,有4款产品累计亏损超过60%,这也是中资行QDII理财产品中首次浮亏超过60%;外资银行207款产品全线亏损,其中11款产品亏损幅度最大,超过70%,这也是QDII出海以来,首次跌入2毛区域。

  银河证券基金分析师卞晓宁认为,银行类的QDII产品,更多的是挂钩国外基金或国外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银行比较难把握风险。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李要深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结构性产品大多数是舶来品,有一部分只是做了微小改动,出现亏损是因为设计的预期与实际情况出现偏离。海外投资现在市场风险很大,一般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低,(QDII)这样高风险的投资方式并不合适他们。

  除了QDII产品外,外资行发行的挂钩海外市场的理财产品,如本报连续报道的渣打银行投资境外基金的理财产品令客户出现巨亏等事件,都加剧了投资者对海外投资的担忧。

  转机:机构流露“出海”意愿

  从中投公司到中国平安,早前出海投资的一些中资金融机构未能幸免于金融海啸,又卷入正在全球发展的金融危机漩涡,这让一直寻求海外合作、国际化战略的中资金融机构变得更为谨慎。

  但在花旗和通用等美国大公司处于崩溃边缘之时,全球的政府都开始高度重视这个危机,拯救经济成为全球共识,全球经济似乎在寒冬中露出复苏的曙光。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投公司、中国人寿等重新流露出“出海”的意愿。

  日前有外媒报道称,中投公司目前正在牵头一个财团洽购美国国际集团旗下的美国人寿49%的股份,该笔交易价值可能最高达到106亿美元。如果交易达成,可以为中国在全球保险市场施展拳脚打开出路。

  另外,中国人寿首席投资官刘乐飞近日也表示,中国人寿目前持有现金约近千亿元,占总投资资产10%,将适时对国内及海外进行投资。他表示,海外市场的投资机会已经显现,不论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现在都是国寿走出去的好机会,而国寿的海外投资对象圈定为金融机构。

  反弹:香港及新兴市场出现曙光

  尽管投资者对QDII已经失望,但它是否真的没有了任何价值?从中投和中国人寿的抄底动机,其实不难看出,海外市场从短期看已经出现了交易性机会,从长期看也可能随着全球经济的触底出现转机。

  10月底至11月初,除香港H股和恒生指数涨幅超过30%外,一些新兴市场在本月初也迎来了一波大反弹。据粗略统计,俄罗斯以涨幅46%居首,涨幅超过30%以上的有匈牙利、香港H股和恒生指数,涨幅达20%以上的有巴西、秘鲁、阿根廷、墨西哥、奥地利、印度和挪威等。

  银河证券分析师卞晓宁最新一份关于QDII的研究报告指出,内地虽然受此次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但由于资本市场并未完全开放,国际证券投资资金进入内地市场受到很大阻碍,因而很可能转道香港。

  据统计,香港市场上的中资企业股份大约400只左右,其中H股大约150只,投资这些公司既不受资金进出的限制,又较发达经济体的证券市场更加安全。另外,从数据看,香港市场目前的市盈率只有7倍左右,市净率只有1倍左右,估值水平已经是十几年来的最低点。

  卞晓宁认为,印度、俄罗斯和巴西以及马来西亚、印尼等新兴市场危机后波动性会加剧,虽然最近有反弹,但这些地区市场不成熟,市值也比较小,因此相对于这些新兴市场,香港市场具有一定的优势。

  基于以上原因,卞晓宁认为,随着全球金融市场逐步稳定,以及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实体经济衰退的持续,国际资本势必将首先流入香港市场,2009年香港股市必将有良好的表现。

  她认为,短期来看,全球市场还存在众多的不确定因素,投资者在保持适度谨慎的同时,重点关注策略灵活、投资香港市场中国概念的QDII基金。

  理财师声音

  谨慎抄底 PK“冬眠”避险

  从中国人寿的高调和QDII产品遭雪藏以及不少理财产品出海折戟来看,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海外投资上还存有较大分歧。而银行理财师对此块投资,也存在两种相对立的声音:谨慎抄底与选择“冬眠”。

  【冬眠派】风险太大不适宜投资

  “外面环境这么差,谁还买QDII出海投资?”光大银行一理财经理的反问,表达了他对海外投资的看空。他告诉记者,现在除了国家有关部门对QDII等海外投资做了一些限制外,海外市场目前仍未平伏的风险也是他们不推荐客户出海投资的主要因素。“你永远不知道哪里是底”,这位理财经理透露了其对经济继续下行的担忧。

  银河证券基金分析师王群航也站在“冬眠”这一边。昨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不适合买入QDII。根据他的了解,目前银行和基金公司为规避风险,已经不敢发QDII。“既然都是投资海外市场,担忧新发的QDII会出现亏损,那么老的基金同样情况下也不能避免亏损”,王群航告诉记者。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表明态度,相继采取一系列求援政策救市。从目前看,海外投资的风险显然已比危机前已经有所释放,但底部依然难以确定。

  【抄底派】分散投资抵消风险

  股神巴菲特近期频频出手,耗费百亿巨资买入优质的企业股票,颇有“抄底”的意味。

  一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国内市场在此低位,现在买入并长期持有是具有其合理性的。而广东发展银行一理财经理告诉记者,冬天是来了,但是投资不应该处于冬眠状态。她认为,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应做好资产配置分散风险,而海外投资则可分散国内投资风险。她告诉记者,其实今年以来,QDII的跌幅要比国内一般股票型基金跌幅要小。

  卞晓宁认为,随着全球金融市场逐步稳定,以及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实体经济衰退的持续,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情况相对乐观。由于新兴市场与发展多年的欧美成熟市场关联度低,如果分散投资,可以进行风险抵消,享受更安全的收益。

  “目前是否已经到底,很难讲,但是现在的行情也确实已经跌入了适合投资的心理区间。”上述广东发展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除了欧美地区外,国内市场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的波动性也很大,但是我们要反问一下,是不是外围市场存在波动我们就停止出海投资?”她认为,如果能承担风险,投资还是要做的,当然大前提是做好资产配置,而海外市场正好可以分散投资集中性产生的风险。

  上述广东发展银行理财经理认为,一方面,现在投资者要把目标定在“分散风险”,而不是出海“掘金”;另一方面,目前整个环境不甚乐观,如打算海外投资,要做好长期投资的思想准备。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