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时评] 也谈《货币战争》——货币真的存在“战争”吗?(转)

也谈《货币战争》——货币真的存在“战争”吗?(转)

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我听说很久,一直没有机会拜读。最近用了两个晚上基本完整的将这本书读完,金融我并不精通,但是起码的货币常识还有一点,因此对于这本畅销书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弗兰克.奈特当年写文章开篇就找出李嘉图七处错误,我不想给宋鸿兵先生著作挑毛病,只希望通过自己微弱的声音正本清源,不让更多的人被这本书所误导。
    《货币战争》的一大致命败笔便是将金融“妖魔化”,将西方银行集团和金融力量“阴谋化”。作为现代社会前沿产业,金融业对多数普通百姓有相当的神秘感,但不可否认的是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国际化潮流已经使其同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金融、货币的概念,《货币战争》的畅销大概也迎合了这种大众心理。并且我也承认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金融业势力也的确曾改变历史进程,像近代历次大的经济危机首先便是从金融市场衍生出来,但我不理解宋鸿兵先生的是,金融集团的力量能大的到一手遮天?能将一个民主国家的法定最高领袖玩弄于股掌之中?,并且不是个例。在宋先生笔下,美国总统都是悲剧人物,富兰克林.罗斯福是混入政界的“奸细”,威尔逊是“傀儡”,林肯、泰勒、肯尼迪更是金融黑势力的刀下鬼。银行家们稍微的不开心,就可以儿戏一样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甚至希特勒这样的人物都被银行家们控制,我想问得是,这样的美国,还是自由、民主的美国吗?
    历史并非宋鸿兵先生所臆测的那么单一和主观,宋先生的历史观有着相当大的缺陷,简单粗暴的将历史理解为银行家个体的历史,单极的历史,显然这不是科学的方法论。
    金融机构或者银行集团的确对社会进程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在政治上有着相当的影响作用,但我认为并不是个体的经济力量便可以大到左右一个国家方向的程度,我这里指的是诸如“罗斯柴尔德”家族个体的经济力量,书中对“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描述我不否认其真实程度,我唯一表示不认同的是宋先生的对于“罗斯柴尔德”家族行为主观臆测,在书中时常带有明显个人观点对于历史的改造,这种有着明显目的的倾向性最终影响了这本书的公正程度。
    另外宋先生对于通货膨胀的理解我感到十分的诧异,在“金本位”时代,政府通过铸造、发行货币的确存在着掠夺人民财富的现象,但是一个国家的执政者再愚蠢也不会愚蠢到主观的制造通货膨胀来增加收入,道理很简单,通胀在现代社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通胀最终的结果是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权的不稳定,谁也不会傻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所说的,通货膨胀归根结底只是一个货币现象,银行家授意政府通过发行大量的货币制造通胀,然后用“硬通货”掠夺财富,在逻辑上合理,但正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一样的,没有任何的实际可行性。宋鸿兵先生认为诸如“罗斯柴尔德”家族可以左右一国货币的发行,并且在书中曲解引用弗里德曼的话“美联储从1929年到1933年紧缩货币流通量达三分之一,注定会造成大衰退”,弗里德曼的愿意是解释高通胀之后的经济衰退,而宋鸿兵先生在这里的用意是说明美联储只是银行家的傀儡,可以恣意决定美国货币的发行量。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不假,但是孩子都会明白的是,美联储没有权利随意决定美元的发行量。毕竟一个民主国家即便没有绝对的民主,但也不是绝对没有权力制衡,银行势力不可能膨胀到成为社会力量的单极中心然后为所欲为。
    曲解和主观臆测在《货币战争》是一种普遍现象,对于凯恩斯和廉价货币的理解也的确让我“大开眼界”,更令人不解的是宋先生依靠其诸如每章结尾处大量的英文注释背后的广大资源论证了一个令我啼笑皆非的观点——凯恩斯就像是锦衣卫里面的稍微懂点经济学的特务,《通论》更是一文不值,但我想说的是《通论》里面对于货币的理解比宋先生要高明的多,宋先生在《货币战争》表现出的货币知识令我汗颜,他不止一次的将“基础货币”、“广义货币”概念搞混,而且屡次颠倒货币发行同公共财政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的货币解释者,能令人信服吗?
    《货币战争》的末尾我看过宋先生的履历,也正如我读此书时的想法一样,宋鸿兵先生没有受过专业的经济学训练,对于基本的经济概念没有准确的理解,始终是以一个行外人的观点来描述缺乏理论支撑的金融行业,孰不知,金融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并非单纯的如宋先生所理解的投机、阴谋,金融学有着复杂的信用货币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过程,至少不像《货币战争》中描述的那样单一和黑暗。
    纵贯整本《货币战争》,宋鸿兵先生竭尽所能论证的观点是西方银行集团的阴谋论调,重大历史事件都是丑恶的银行家们处于对于金钱的追逐所操控的。经济学的假设前提便是人性本恶,这在斯密《道德情操论》已经做了完整的解释,但利己便是最好的利他,在经济社会中没有一个机构或者个人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这无可厚非。但是宋鸿兵先生更强调的是“战争”,即金融行为背后不可告人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而这种“战争”在宋鸿兵笔下成为改变历史的唯一原动力。并且宋鸿兵在书中表现出来的民粹主义倾向令我不安,他不是从一个正当的视角切入到国际金融行业,而是以一种极其强烈的反精英意识来写这本书,不断强调华尔街精英、学界精英的阴暗面,不断强调银行家们的犹太血统,甚至不惜虚构,而掺杂在书中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五花八门,时左时右,这才是我真正担心对于读者的误导之处,正如高盛中国执行董事胡祖六说的那样“作为一本通俗性供消遣娱乐的书,该书的欣赏价值显而易见……,但是,如果读者尤其是政府决策者把它视为一本真实与严谨的书籍,对书中所作结论或政策建议认真待之,那么我们就不能不表示惊讶,甚至不安”。
    《货币战争》并没有破译世界财富的密码,真实的金融行业并非如此,作为大杂烩般的走马观花一用尚可,严谨的学术标准,《货币战争》相差甚远……
  

TOP

应该有货币战争,那是一个国家控制另一个国家的手段.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没有看过此书,但有钱有势更容易玩阴谋。中国有句老话:有钱能使鬼推磨。

TOP

看了《货币战争》。感觉字里行间在向读者讲述一个如黑洞般无形而能量巨大的阴谋。神秘但又现实。不知其写书的动机是怎样的?
不过有足够的钱,我肯定要换一些黄金。

TOP

第一,全书为抄袭,撑死算是把英文纪录片抄成中文文字;
第二,原著(即上述纪录片)本身就承认只是一个阴谋论;
第三,这类型阴谋论的纪录片本身就仅仅代表一家之言,并无严谨的态度;
第四,该阴谋论的论调刚好暗合了中共的统治需求,因而得到推崇;
第五,听过宋鸿兵本人接受的采访,此人连基本的金融知识都相当匮乏;
第六,宋鸿兵本人也对这本书很没信心,仅仅敢用“编著”两字,究竟是“编”还是“著”?

总结:一个无耻之徒为了沽名钓誉而危言耸听,结果瞎猫碰着死耗子,刚好把当局者的马屁拍舒服了。可以当成悬疑小说看看,免去费劲看英文纪录片的麻烦(对英文不好者而言)。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
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TOP

这样的滥书成为畅销书同时也证明了广大人民的需要...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