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字版下载链接:
http://www.xun6.com/file/2ae5d0411/dudzh01.rar.html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937556.html
书 名——杜导正日记
赵紫阳还说过甚么?
作 者 杜导正
责任编辑徐庆全、续心
出 版 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编者的话
赵紫阳秘密录音成书的《改革历程》与杜导正这本《赵紫阳还说过什么——杜导正日记》,所记录的是同一段历史:以1989年 「六四」为分野的当代中国政坛;同一个人物:赵紫阳。前者为赵 紫阳向历史所作的正式交代,可看作是「政治读本」,后者是杜导正的私人记录的赵紫阳忧心国是的心路历程,可看作是「民间读本」。
书中上篇、中篇所记述的赵紫阳秘密录音过程,对《改革历程》的成书有独家揭秘之「旧闻」,而作者在操作录音过程中,对被软禁中的赵紫阳处境、神态以及生活状况的生动、细致的描述,也同样具有独家揭秘之效果。更重要的是,作者披露了赵紫阳「政治读本」之外的毫无拘束的三十多次私密谈话。这些谈话与「政治读本」有联系,有交叉,但侧重点已超越历史过程的陈述,直入理论总结的竿头。作者所记录的赵紫阳对于他所亲历的中国改革历程的反思与总结;对中国政局发展与当政者作为的点评与思考;对于他从参加革命就接受的那套理论体系在认识上的重大飞跃,等等,将成为人们研究当代中国政坛和赵紫阳思想体系最重要的「政史文本」。
下篇所记录的是「六四」后至1992年中国社会一个时代的画面。「六四」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使改革的分歧明朗化。「复辟」还是「反复辟」?上至中央高层下至平民百姓,各色人等各有纷争,赵紫阳则始终是这个画面不可遮盖的舞台人物。作者推动赵紫阳秘密录音,就有了这个时代民心所向的大背景。
推动赵紫阳秘密录音,缘于要对历史作出交代;而以日记体记录赵紫阳秘密录音、谈话及时代的大背景,同样也是为这段历史立「存照」。二者相辅相成,如果说,录音是「正本」,则谈话是「副本」。本书被视为《改革历程》的姊妹篇,当不为过。
编者 识于 2009年11月
自序一(2009年9月1日)
对于这本书,读者与历史自然会作出品评。我自己则认为它的价值在于:
一、首次发表了赵录音口述书稿中未发表的一些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的谈话。这些谈话,虽然只是概括,却也系统、完整而深邃。譬如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评价,即马克思学说的伟大意义和学说的时代局限性。他说理论与实践相比较,我们更应看重实践。由邓小平领导的中国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几乎每项重大的改革实践,都首先是群众在那里创造的,再由邓小平为首的中央加以总结、肯定、推广。他还力求以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从根本上探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尤其是中共八十多年成败的经验教训。他有些说法是很精辟独到的。
二、他的录音口述书稿,开篇关于「六四」的三、四万字口述是根据上世纪90年代他自己写的笔记大纲录下来的,以下十万字口述,是和我们几个老下级多年切磋后,由他自己再回忆才录音的。
可以说他这本录音口述的多半部份,也更完整、更细密了,更斟酌、更推敲了,而考虑则更多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这是「立此存照」。这是一个被罢黜的、受委屈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向今人、后人作出了正规的交代,因而不够「原始」了,也就不那么朴素、生动了。在正式录音前及录音中,他与我们三十多次面谈,大体上都涉及到这些问题,但对同样的问题,他那时谈得活泼、生动又朴实,或者可以说大胆了许多。而且,在这么多次的谈话中,他又谈及众多的人物,我们也时有插话,有交流。我的日记中都对此作了如实的记录,现场感很强。
三、从我们与赵紫阳第一次会面到最后一次会面,时间跨度长达十几年。此期间,他一直密切关注着中国与世界的时局发展,对中国政局与当政者,常有精辟独到的点评,对中国社会发展走向有许多深思熟虑的真知灼见。
四、赵紫阳问题与「六四」紧紧绑在一起。「六四」事件和赵紫阳事件,在中国当代社会前进的历史节骨眼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所以它不是两个没关连的个别事件,而是具有时代典型意义的。因此,它是全国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的一个历史现象,亦反映了他们的意愿与主张。我作为一个媒体的骨干人物,又处在赵紫阳这个人物与「六四」事件的漩涡中心,因而接触了方方面面。我自己又有记日记的勤奋习惯,从日记复习中深切感受到赵紫阳如何看待「六四」,如何看待政局,如何看待中共成败,其中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赵紫阳的这些看法不是孤立的个人观点。他代表了一批人的类似政治思想情结,他是一个代表者。所以我在下篇中记述了许多国家和省部级干部(多为离退休的)、记者、小小百姓等有关人物的语言与活动。这是一幅时代的画面,可作为对赵紫阳录音背景的交代。
五、此书是日记体裁,平常的坦然的口语的现场描述记载。文中所有与赵紫阳的谈话,几乎都有对赵的健康情况,家庭情况的具体描述。读起来,我以为会自然亲切些、感性些!还要说的是,因为是日记,就不可能是纪事本末体、系统严密的叙事方式,因而对一些事情的记载,会有疏漏,有前后照应不够、甚至错失的地方,但我一仍其旧,不愿改动,以保存记录的原始性。
此外,紫阳落难中,我有幸拍了许许多多的照片,约有百幅以上。这本书中我精选了四十多幅,在史料价值上说,这也弥足珍贵了!
在本书编辑过程中,友人徐庆全、舒元璋和我老伴续志先及几个子女,做了许多具体工作。最后还得再加上一句:幸有今日中国大陆当局对媒体、对知识分子在思想上较以前的宽容,我这本自然有争议的书才可能正式面世!
自序二(2005年6月4日)
这本书初成于2003年3月,定稿于2005年6月,相隔两年多。初成书时,我拟的书名是《他还说过什么——赵紫阳「六四」后三十几次谈话——杜导正日记摘抄》。2005年6月定稿时,我将此书改名为《杜导正日记——晚年思想家赵紫阳——囚禁中三十多次忧谈国运录》。
在2003年的自序中,我讲述了编辑此书的初衷。即官方对中国当代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六四」天安门事件,不只作出不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而且反复编造了许许多多为自己的错误结论辩护的所谓材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情节是关于赵紫阳的。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作为主要当事者,被当局编派成「支持动乱分裂党」的所谓罪魁祸首。而他与他的朋友,却失去了为自己辩护的任何权利。党内外铺天盖地的尽是责骂赵紫阳的所谓材料。而赵紫阳这一边呢?则是不许说话的。所有媒体都被官方,主要是那个把持着中宣部长大权的丁关根给严令封杀了。几段时间内,丁关根竟下令媒体不准出现「赵紫阳」三个字。出现了,就是犯法!于是我、我们几个老人出于严肃的历史责任意识,自然含有对丁关根们的愤慨,鼓励与协助赵紫阳撰写了《赵紫阳口述「六四」及其前后》(即已出版的《改革历程》)〔1〕。这《口述》在2001年完成了初稿。此时,我手头也还有几十次赵紫阳与我、与我们几位他的老下级谈话的记录材料。这些材料中,关于「六四」及其前后的内容,有些已在他《口述》中说到过,有些则没有。此外,他还说了更多「六四」话题之外的话。我想,如果能再把这些未收进他《口述》中的材料整理成书发表,对他的《口述》一书,无疑是个补充。而此事事关重大,将这些材料整理出版公诸于众,也是我与我们几位老友应尽的历史责任。所以我这书初写成时拟定的书名,便是《他还说了什么——赵紫阳「六四」后三十几次谈话》。
2003年3月这本书稿初编定后,根本不存在任何出版的可能性。当局是绝对禁止的,我又不愿在境外出版。还以为赵紫阳身体尚好,还会说些什么的,偏偏这两年多,赵紫阳又被勒令不准见客。我们与赵失去了见面的机会。这样,这初稿就一直压在我的箱底了。今年1月17日赵紫阳庄严而悲壮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官方对赵紫阳与「六四」事件的看法直到今日,看来无任何大变化,但管制似乎稍稍松动了些。此外,我又想到,赵紫阳远走了,我也近82高龄了,这部书稿该从箱底中搜罗出来设法出版了。于是今年2月到5月,我一字字一篇篇,再细细阅读、校对、编辑起来。总字数十万字多一点,读了几次。读着、想着,一种内心受到震荡的事情发生了。赵紫阳跟我、跟我几位老友的谈话,其价值其意义,原来远远不可局限在「六四」这个事件里了。这位时代老人十几年来,在时间上在空间上,他的思想都飞起来了。他不只时时刻刻关注着整个中国人民的命运,而且有着众多的闪耀着「火花」的思想观点。这些观点,不仅是根本性的是非,不仅是胆大无畏,而且是那么的深邃,富有哲理,贯穿着自由的求实的民主科学精神。有的是十分精辟的。譬如对前苏联、东欧,尤其中国的革命,他说这些东方的革命不是偶然的,共产党领导革命是对的,但这些革命都应该是民主主义革命,不应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应发展生产力,反封建,彻底地反封建,建立民主政治。我们搞社会主义革命,错了!考茨基便认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一个「怪胎」,这个「怪胎」不可能长久生存。历史证明考茨基是对的。他说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是一种探索,一种理想,其核心是经济自由、政治集权,可概括为经济上反「左」,政治上反右。邓小平创造了这种崭新的模式,但这是一种只改革经济不改革政治,因此是不配套的改革模式,成就很大,但遗留下一系列问题。现中央的对策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中国的唯一出路,是尽速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将民营企业纳入法律(公平)范围内竞争致富。腐败问题自然亦可解决。他还说真正的中共党人,一切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现在都要敢于面对严酷的社会实际,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说我们对资本主义的自我改革、自我完善能力估计不足。毛泽东时代对帝国主义说「不」,正确。现在对西方一概说「不」,正符合闭关锁国的主张。中国一定要政治体制改革,一定要建设一个民主国家,这条路非走不可!
赵紫阳反复说,他形成这些想法,有个思考过程。他说:「文革」前,我也是很左的。经历了「文革」我才痛定思痛,改弦更张!赵紫阳许许多多精辟的话,这儿不胜枚举了。大家去读罢!我是愈读愈觉得赵紫阳这个人物很不简单!他不只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实干家,不只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指挥中心的核心人物之一,也不只是中国当代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的一位倡导者、启动者,不只是对中国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普通的反思者,而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至少是一位思想大家。我将此书书名最后定为《晚年思想家赵紫阳》是想留下讨论余地的。还得补充一句:赵紫阳当然不是神!世界上从不曾有过神。因此本书中赵紫阳说的一些话自然会有不确处,会有错误,大家可以补正、批评、反对,真理越辩越明。
(转自观察电子书屋)
[
本帖最后由 haijun110 于 2010-3-3 22:1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