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百年长梦今未醒-------国父之《建国方略》

百年长梦今未醒-------国父之《建国方略》

ed2k://|file|%5B%E5%BB%BA%E5%9B%BD%E6%96%B9%E7%95%A5%5D.%E5%AD%99%E4%B8%AD%E5%B1%B1.%E6%89%AB%E6%8F%8F%E7%89%88.pdf|7582727|b9fc933602f8d58f37e14a067fb640d4|h=ic57eokedymqaqub3wphc5srbktkq3bd|/







总序
编序
建国方略之一 孙文学说---行易知难
建国方略之二 实业计划
建国方略之三 民权初步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于1917年至1920年期间所著的三本书——《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的合称。
  《孙文学说》又名《知
难行易的学说》或《心理建设》,是《建国方略》的“心理建设”。1918年底完稿,次年6月正式出版。是孙中山的哲学代表作。
全书共分8章,集中讨论了认识论问题,以大量事例理论化了“
行易知难”的观点,提出:“此为救中国必由之道。”该书宣扬了“行而后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对“知先行后”和“知行合一”说有所批驳
。在当时对革命起了一定作用。
  《实业计划》是孙中山为建设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勾画的蓝图,最初是用英文写成的,原名“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1919
年2月完稿,发表于1919年6月号《远东时报》,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这部洋洋十万余言的著作,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国工农业、交通等实现现
代化的宏大设想,第一次把经济建设放到首位,第一次提出对外开放的经济战略思想,无疑是一份全面发展中国经济的宏伟纲领。
  《实业计划》由六大
计划共33个部分组成。在这个庞大的总体构思中,发展交通和通讯是孙中山关注的重点。他提出: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以五大铁路系统把中国的沿海、内地和
边疆连接起来;修建遍布全国的公路网,修建
100万英里的公路;开凿、整修全国的水道和运河,大力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力、电力事业;在中国北部、中部及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如纽约港”那样的世界水平
的大海港;
  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修建三峡大坝的理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是中国人首次提出三峡水力开发的设想。
  关于发展经济和实业的所有制问题,孙中山主张个人经营与国家经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他主张鼓励发展个体经济,并为之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例如要改革税制,统一货币,排除各级官吏的种种压制,等等。
 
 《民权初步》是《建国方略》的“社会建设”,是一本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著。又名《会议通则》。1917年完稿。该书分为5卷20章,包括结会、动议、
修正案、动议之顺序、权宜及秩序问题等内容,叙述了政府管理和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应掌握的民主原则、程序和方法 ,反映了孙中山倡导民主政治的思想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为中国国民党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也是孙中山构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蓝图,是他一生为之追求的理想目标。

一百年前的中国,今天还是一个鸟样,一百年前响起的闹钟,仍唤不醒今天的鼾声如雷。
让闹钟继续响,期待明天会醒。



[ 本帖最后由 风暖云寒 于 2009-12-6 17:07 编辑 ]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