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2011年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17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
117个城市的地区分布情况
[这117个城市是指2011年1-4季度中参加数据汇总的全部城市,各个季度城市数量会有变动,但基本稳定在100个城市左右。]
华北 |
东北 |
华东 |
中南 |
西南 |
西北 |
天津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大同 秦皇岛
包头 阳泉 赤峰廊坊 (10个) |
沈阳 长春 大连
哈尔滨 鞍山 吉林
齐齐哈尔 通化 延边 白城 白山 辽源
牡丹江 四平 佳木斯 松原 抚顺 本溪
(18个) |
上海 济南 南京
合肥 福州 青岛
烟台 淄博 东营
苏州 常熟 绍兴
威海 潍坊 蚌埠
无锡 盐城 徐州
芜湖 黄山 安庆
景德镇 马鞍山
南通 萍乡 三明
南平 泉州 温州
新余(30个) |
郑州 武汉 长沙
南宁 洛阳 常德
佛山 汕头 湛江
荆州 海口 潜江
十堰 襄樊 许昌
宜昌 郴州 桂林
黄石 柳州 株洲
益阳 安阳 恩施
湘潭 衡阳 孝感
岳阳(28个) |
重庆 成都 贵阳
昆明 广安 乐山
泸州 宜宾 玉溪
曲靖 绵阳 昭通
德阳 六盘水
保山 (15个) |
兰州 西安 西宁
白银 宝鸡 铜川
渭南 延安 银川
金昌 喀什 咸阳
石嘴山 吐鲁番
昌吉 库尔勒
(16个) |
2011年,监测城市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招聘人员累计2068万人次,进入市场求职人数累计1956万人次,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 = 需求人数 / 求职人数,表明市场中每个岗位需求所对应的求职人数。如0.8表示10个求职者竞争8个岗位。] 约为1.06,与上年相比上升了0.05。(表1)
表1. 供求总体情况
|
需求人数
(人次) |
求职人数
(人次) |
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 |
与上年相比变化 |
本期有效数 |
20680563 |
19563305 |
1.06 |
+0.05 |
分季度看,2011年四个季度,监测城市市场用人单位招聘人数平均每季度约517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人数平均每季度约489万人,平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为1.06。
分年度看,2001年以来市场中岗位需求和求职人数总体上保持上升态势,劳动力需求的增长速度高于求职人数的增长。特别是2004年以来,市场中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始终保持在0.9以上,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2009年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2011年回升至1.06,呈现上升趋势。(见图1)
图1 2001-2011年度市场职业供求总体变化
(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
转播到腾讯微博

2011年全国117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
1.从全年总体情况看,劳动力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市场运行稳定。
2.从产业需求看,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格局基本稳定。从趋势看,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稳步上升。分行业看,制造业需求旺盛,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的需求比重趋于下降。
3.从用人单位需求看,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用人需求占据主体地位。私营及个体企业用人需求比重趋于上升;国有和集体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逐年下降;外商及港澳台企业的用人需求变化不大。
4.从求职主体看,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是求职主体。从趋势看,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比重波动中略有上升,就业转失业人员的求职比重波动中呈现下降;外来务工人员的求职比重总体上趋于上升,但近年来有所下降。
5.从年龄看,16-34岁年龄组用人需求量大,45岁以上求职人员就业依旧相对困难;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是市场中的求职主体,市场需求量较大,2010年以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者的市场需求量回升。
6.从技能看,劳动力供需总量集中在初、中级技术等级;从供求对比看,各技术等级的求职者均供不应求,其中高级技能人才短缺仍较为突出。
二、产业、行业劳动力需求状况
从需求总量看,2011年监测城市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1.8%、39.3%和58.9%,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格局相对稳定。
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6个百分点。(见表2)
表2.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产业 |
需求人数
(人次) |
所占比重
(%) |
与上年相比需求变化
(百分点) |
|
第一产业 |
362106 |
1.8 |
- |
第二产业 |
8143816 |
39.3 |
+0.6 |
第三产业 |
12174641 |
58.9 |
-0.6 |
合计 |
20680563 |
100 |
/ |
2001-2011年度,第二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从2001年的25.7%上升至2011年的39.3%,上升了1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从2001年的72.5%下降至2011年的58.9%,下降13.6个百分点。(见图2)
图2 2001-2011年度三次产业需求比重变化
转播到腾讯微博

从行业需求看,81.7%的单位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以上六个行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32.2%、15.7%、13.1%、8.9%、7.2%和4.6%。(见表3)
与上年相比,制造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1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8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1个百分点,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1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1.1个百分点。
从各年度情况看,2001-2011年间,制造业需求旺盛,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制造业用人需求所占比重上升了近15个百分点;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的需求比重波动中趋于下降,平均下降幅度在3%以内;建筑业的需求比重基本稳定。(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