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赖宁雕像迁移事件引发英雄儿童议论热潮

赖宁雕像迁移事件引发英雄儿童议论热潮

屹立山西太原东仓巷20年的赖宁烈士雕像,忽然“消失”了。近日,难舍怀旧情结的东仓巷居民自发寻找赖宁雕像。最后才得知因太原市环境整治,赖宁雕像无单位接收而被放置到偏僻山村里。

最早采访赖宁牺牲事件的专家孙云晓近日称,仍然应该重新去认识和学习赖宁,而不是去简单地否认,学习赖宁并非是学习救火行为,而是他的远大志向和实践探索精神。

事件

因为“没有单位愿接收”

赖宁雕像被移到东沟村

据太原当地媒体报道,赖宁雕像自上世纪90年代落户东仓巷后,就成为这里一道人文风景,20年来,和附近居民朝夕相处。今年5月,雕像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雕像到底去哪儿了?东仓巷部分热心居民开始四处寻找雕像下落,还把帖子发到网上。随后当地媒体也加入“寻人”队伍。当地记者在询问鼓楼街道办事处时,该办事处的苏主任承认,雕像是街道办事处移走的。在对东仓巷的整治中,第二干休所重新修建了大门,街道办事处考虑到附近环境发生了变化,决定另找个地方安放雕像。

“由于道路狭窄,车辆经过时,经常出现与雕像磕碰现象,同时雕像所在地特别脏特别乱,周围全是灰尘和垃圾,所以街道办将雕像暂时移走。”太原市杏花岭区宣传干部彭姝萍告诉记者。

“赖宁雕像移走前,我们就一直在找更适合的归宿,联系了很多公园和学校,但都被对方拒绝了,找不到愿意接收赖宁雕像的场所。”鼓楼街道办前日苏主任说,“没有办法,最后只能将雕像拉到一个朋友家的院子里存放。”

目前被移走的赖宁雕像暂时寄放在杨家峪街道东沟村,较偏僻,“现在雕像保存完好”,苏主任称,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学校、新闻媒体一起,为赖宁雕像找一个合适地方。

对话

他是英雄,也是孩子

救火不可学品质仍应学

记者近日专访了最早采访赖宁英雄事件的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1989年,孙云晓受团中央指派,前往赖宁故乡采访写作,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长篇通讯《当代英雄少年——赖宁》一文,引发全国热议和讨论。

对于赖宁雕像被移走一事,孙云晓认为地方的举措过于简单粗暴。

关于赖宁

他得罪过很多同学

记者:现在网上有一些关于赖宁的细节,说他是“官二代”,不招人喜欢?

孙云晓:对,即便在当时,赖宁在学校里也是一个有争议的孩子。他确实出生在干部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水电局的一个领导,级别很低。但在1988年,赖宁并没有因为这个身份得到什么特殊照顾。他学习成绩很好,小学升初中本来可以保送,但他拒绝了,最后以很好的成绩考上初中。他和同学确实有些矛盾,因为他是班里的纪律委员,得罪了很多同学,后来班里选三好学生,同学们就不选他。

我在写赖宁的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他是英雄,也是孩子。赖宁下葬那天,母亲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替他赔偿了一扇打破的窗玻璃。他母亲在坟前把买玻璃的发票给烧了。

记者:现在也有人怀疑赖宁事迹的真实性?

孙云晓:首先我强调,赖宁的故事是真的,不是编出来的。我看他的日记,发现他是一个心胸开阔,有远大志向的孩子,他的梦想是给家乡修筑一座立交桥。

关于时代变迁

当代青年缺乏赖宁品质

记者:当年全国都在学习和讨论赖宁精神。如今,人们甚至把竖立了20年的雕像撤走。您如何看待这两个时代的对比?

孙云晓:说明时代在变迁,中国正在形成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具体到赖宁的事迹,我认为现在一些人更喜欢“去神圣化”,尝试“解构崇高”,对于崇高的东西都怀疑、都不去相信,最后去怀疑一切,然后又抱怨说没有信仰,迷失在物质中。

记者:您希望现在的青年如何去学习赖宁呢?

孙云晓:我会告诉每一个孩子,不去学习上山救火,要学习赖宁的远大志向,用于探索。我个人觉得,赖宁身上的这些优秀品质,恰恰也是很多当代青年所缺乏的。因此,我们今天仍然应该重新去认识和学习赖宁,而不是去简单地否认。

回顾

学习赖宁热潮

从争议到“淡化”

赖宁,英雄少年,生于1974年,四川石棉县人。

1988年3月13日,年仅14岁的赖宁为了扑灭突发县城附近山火,不幸遇难。

1989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号召全国少先队员向赖宁学习,掀起热潮。同年11月,赖宁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关于要不要引导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成为争论的话题,对于学习赖宁也出现了不同声音。

2004年 《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实施。此后,北京、南京等地,一些学校从墙上摘下少年赖宁画像。

2009年9月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揭晓,赖宁的名字位列其中。

新闻回顾:太原整治环境将赖宁雕像移至山村

近日,位于山西太原东仓巷的赖宁雕像从公众视野中消失,雕像被挪至一个山村存放。太原市鼓楼街办主任表示,雕像所在的干休所要进行环境整治,本打算将雕像摆进学校,但遭到拒绝。没找到接收场所才将其放至山村。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TOP

据说是看见起火跑去凑热闹,被烧了
父母有个是地方宣传部的...

TOP

为啥死了的都是品学兼优伟光正一类?
春风起时,宜会良友;秋月明处,常恋吾师。

TOP

我的石棉同学告诉我,其实赖宁的清白身家是被塑造出来的,大家不要别宣传的东西蒙蔽了啊,赖宁的爸爸是石棉有名的贪官啊,赖宁是富家子弟!!!!!!!!而且当时说赖宁扑灭大火是因为他根本跑不出来,根本不是主观救火的!不过也正因为他死在森林大火里,当时正值我们的D要塑造精神领袖,就把赖宁和雷锋都虚构成正面人物了,也因为如此,赖宁的爸爸才没被判刑,因为当时赖宁的爸爸已经被抓进局子了,哎,都是ZZ目的的,假的很!!!!!      ============================================================     

以上信息真实性不知道,赖宁的爸爸和家庭我确实不知道,不过他本人的事迹的确是假的,不信可以去四川雅安石棉县问问,稍微中年的人都知道。记得我上次去的时候,我问当地的一个业务人员赖宁的母校在哪儿,我想去看看,他直接就说:“有啥子看头哦,假的。”这个当地人都知道。       赖宁的母亲是报社记者,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他的传记上看到,他的母亲有写稿,拍照的习惯       小赖的父亲当时被调查是真的,但也不是什么高官,只是一个普通局长而已(处级那种)。后来儿子挂掉以后,对调查组说“我的儿子是英雄,如果你们处理了我,带来的政治影响你们承担的起吗?”(当时80年代,还比较讲政治影响的)。后来调查组基于多方面原因,也包括对老赖丧子之痛的同情,放了老赖一马。也没有全部没收非法所得(毕竟有些东西不好调查、取证,而且既然上边决定不再继续调查,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所以老赖一家又过起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后来没几年又添了个小赖,现在也20左右了,品学兼优,目前还在上学,是澳洲某地法拉利自驾俱乐部成员。。。。

(選自:網路、百度賴寧吧)

[ 本帖最后由 無恥下流 于 2011-8-15 16:55 编辑 ]

TOP

是澳洲某地法拉利自驾俱乐部成员
引用:
原帖由 無恥下流 于 2011-8-15 16:38 发表
我的石棉同学告诉我,其实赖宁的清白身家是被塑造出来的,大家不要别宣传的东西蒙蔽了啊,赖宁的爸爸是石棉有名的贪官啊,赖宁是富家子弟!!!!!!!!而且当时说赖宁扑灭大火是因为他根本跑不出来,根本不是主观 ...

TOP

孩子都死了这么多年了。别再拔出来说了。让他在地下安生吧。
至于说父母的事情,也别全和孩子扯上关系。父母不好,不见得孩子不好。否则,你们是不是也认为文革时期的:哪些什么黑蛇下不出白蛋,什么走资派的孩子都是小走资派。这些屁话也都是成立的。
对今天的社会不满,可以找到很多话题来发泄,但是,别拿已经死了这么久的一个孩子在议论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youjian07 于 2011-8-15 20:33 发表
孩子都死了这么多年了。别再拔出来说了。让他在地下安生吧。
至于说父母的事情,也别全和孩子扯上关系。父母不好,不见得孩子不好。否则,你们是不是也认为文革时期的:哪些什么黑蛇下不出白蛋,什么走资派的孩子都 ...

扒的不是孩子,是背后的恶心事。有几个跟赖宁有仇的?事是人参与的,所以扒事就会扒到人。
非常奇怪,怎么能有这种把人和事分开来讨论的想法,总不能因为避免涉及到赖宁,就把这种恶心事避过去不说吧?赖宁是安息了,不过将来可能会有更多孩子得不到安息!如果避开人而去谈事,那贪官也不要判刑了,直接立个牌位——”某人之罪“,到时候监狱里关的全是牌位,多牛逼。
People who realize free will is a gift you'll never know how to use until you fight for it!

TOP

回复 7# wension 的帖子


嘿嘿,你这个比喻很有力。
6楼那种错误见解是很有迷惑性的,即便明知道不对,但是在感性上还是觉得它有道理。不给点有力的比喻就是别扭。

TOP

共产党真是王八蛋哈,叫一群群没有经过灭火专业培训的小学生去灭森林大火,烧死人了呢,不但不找自己的责任,反而把因为自己的错误造成的死亡事故转移成塑造一个灭火英雄!!!!!!!
要是在国外,肯定会追究县政府和学校组织者的罪行的!!!!!
赖宁在阴间也不会放过让他去灭火的共产党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