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解析中医的十大责难

解析中医的十大责难

科学没有国界,凡是一个国家特有的科学理论,一定是错误的理论。这些不能自圆其说的错误理论如中医、国学目前还统治着中国人。本文回应了中医粉的种种责难。

1.中医粉说,有用就是真理;屠呦呦获得诺奖是中医的功劳,中医有用,所以是真理。其实,青蒿素发现及应用的过程用的都是现代医学的方法;而且是从非中药的黄花蒿中提炼出青蒿素,起初并不叫青蒿素,只是为了掩盖“百无一用是中医”的真相,才改称为青蒿素。方舟子迫于社会压力曾发表文章澄清“我不是要全盘否定中医”,“我主张废医验药”。其实,废医验药就不用搞了。为了杀死疟原虫,中国医生和科学家们花了近十年的功夫,把所有中药都查了一遍,还查找了非中药的各种原材料,最后在非中药的黄花蒿里面找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这就是废医验药嘛,结果证明中医药是0,没有必要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去废医验药了。

科学研究的是普适的自然规律,它没有国界,不具有民族、文化属性。没有一门科学只有某个民族才有而其他民族不接受的,也没有一门科学只有某个民族才能理解而其他民族无法掌握的。中国人并不需要先去学习西方文化才能掌握现代医学,就是因为现代医学是一门不具有民族、文化属性的科学。所以,把中医当成中国特有的科学,就是对科学的亵渎。

现代医学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之上,而生物学又建立在物理、化学的原子论基础之上。中医属于“天人合一”整体主义思维,阴阳五行与科学基础理论不相容。中医理论是在阴阳五行玄学基础上的臆想。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认为是中医药经验的集大成,充斥着天人感应的谬论,例如它声称夫妻各饮一杯立春雨水后同房,治疗不孕症有“神效”,这显然不是经验积累,而是“取其资始发育万物之义也”。中医之所以相信虎骨、虎鞭、熊胆、犀角是良药,是因为这些动物凶猛、强壮引起的联想,属于感应巫术。水蛭会吸血,中医把它晒干了入药能活血化瘀,蚯蚓在土壤里钻来钻去,中医就认为它晒干了入药能够通络利尿……以生物的习性附会其死物的药效,这显然不是经验结晶,而是变相的感应巫术。

2.中医粉说:“没有中医给中国人治病,中国人早就死光了。”这是贪天功为己有,太荒谬了。老鼠没有鼠医,不是繁衍得很好吗?!中国古代的人大多数十几岁结婚,然后尽可能多地生孩子,人活到四十岁就死了。那时,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三十来岁,并不影响中国人的繁殖。

事实上,中医可能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反而有负面影响,本来可以自愈却因不当治疗或为了长寿服用有毒的补药而过早死亡的权贵、富人不知有多少。又如,历代中医都认为女性受孕时间为月经净后六日内,还胡说什么单日受孕为男,双日受孕为女,而那段时间恰恰是女性最不容易受孕的“安全期”,这种中医理论是无意中的减少生育理论。

3.当人们批评中医不能治病,中医粉惯用的辩词是,“你没有遇到好大夫”。没有遇到有本事的老中医,当然治不好病了。可是,最好的中医给康熙皇帝治疗疟疾都束手无策,皇帝只好用西医。中医最大的本事就是吹牛,把臭狗屎吹成灵丹妙药。电视剧吹嘘宫廷御医是如何神通广大,可是,中国皇帝没有几个长寿的!

4.某人吃了中药后病好了,并不能证明病是中医治好的。科学追求的是普遍规律,怎么能用“个案”来证明中医的科学性呢?一个癌症病人没吃药就好了,不可以就此得出结论:“任何癌症患者不吃药都可以自愈。”中医碰巧“治好”了某个疑难杂症就大肆吹嘘,没治好的病例则只字不提,连把自己的亲人治死了也不知反省(如名中医邓铁涛),这和江湖医生有何区别?

由于治疗周期长,绝大多数病人靠自己的免疫力把病治好了,却把功劳算在中医头上。事实上,70%的疾病可以靠人体的免疫力而自愈。古希腊之所以伟大,是医圣希波克拉底早在中医诞生前,就已认识到了人体的自愈功能并把它公之于众。中医隐瞒人体的自愈力,就是为了骗。《黄帝内经》在西汉出现的时候,就是假冒黄帝名义的骗书。扁鹊就是骗子。扁鹊本人就是一个四处游荡行骗的特异功能大师。史记记载: 晋国大权独揽的赵简子生病昏迷了好几天,下面的人都慌了,请扁鹊来看病。扁鹊说:“没事,当年秦穆公就这样,昏了七天,其实是玉帝请他喝酒去了。你们的赵简子也是,不信你等他醒来问他。”赵简子果然两天后醒来,然后讲他如何跟玉帝喝酒打猎,又如何知道了赵家未来。这明明就是赵简子搞的双簧阴谋,扁鹊则以神医的身份参与了诈骗。事后扁鹊得了四万亩地的好处,成了中国有记载的出卖医德的第一人。
 
所以,当你想要用“XXX病症就是中医治好的”来反驳的话,请先考虑以下几点:1)你排除了安慰剂效应吗?2)你排除疾病的人体自愈功能吗?3) 你确定那中医只用了传统的中医手段吗?因为:几乎所有中成药都添加了西药成分。总体上来看,传统医术能够治疗的病症现代医学都能治好。反过来,传统医术治不了的病,现代医学大多数也能治好。中医粉说:“西医治不了的病中医治好了!”事实上,没有什么病是西医治不了,反过来只有中医能治的,只有“中医声称能治的”而已。比如,中医声称能治糖尿病,不知坑了多少人;中医声称能治疗肝炎,不知坑了多少人;中医声称能对晚期癌症有所治疗,不知坑了多少人;中医声称能治疗SARS,不知坑了多少人;中医声称自己能“治疗”肥胖症,不知道坑了多少人……事实上,中医总是声称什么病都能治。就算有些中医“比较严谨”,“只声称自己能够治疗某些病症”,但是,把所有的中医全都加起来,你就会发现他们“无所不能”,只不过都是“声称”的,没有一个中医药能通过“双盲测试”证明其疗效。

5.中医粉说:“中医是整体科学,中医治本,注重调理治未病,中医专治慢性病……”其实,中医根本没有病的具体概念,统统以虚实论之。如果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你自愈了,中医会大肆宣传自己的医术高明;如果你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了,中医会说你又得了其他的病,你事先未说明。辩证法啊,正说正有理,反说反有理。中医总是强调治本,强调西药的毒副作用,不过是忽悠人而已!

中医粉说:别跟我谈什么“双盲测试”,用西医的方法去衡量中医是不公平的,是科学霸权。事实上,科学是迄今为止人类掌握的最为可靠的认知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高度概况为这样一个公式:科学=逻辑+实证。逻辑就是人类的思维规律。实证就是实验方法。这两者结合才是人类认识世界最可靠的方法。从逻辑角度看,一种理论如果不符合逻辑,就是违反了人类思维的规律,这种理论就不会被人接受。譬如,中医常谈的“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患者问:“实”是什么?如何衡量?“实”过盛了,就要虚之,那么,过盛的标准是什么?虚到多少才刚好?面对这样的问题,中医一般顾左右言他,或者告诉你:中医不谈论这些数据问题,而是从整体上来把握的。这大概就是中医粉们津津乐道的所谓“中医是整体医学”。这其实不是整体医学,而是对问题无法认识的借口而已。没有虚实的数理标准,谈论虚实有何意义?中医的所有理论,都是这般牵强附会的诗性联想。这种东西只能产生迷信,本质上是原始思维的反映,充满了错误和荒谬。

再说治未病,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既然未病,又怎么治疗?既然未病,又怎么知道治好了?要说中医的治未病是预防疾病,那也说不通。现代医学让我们知道,肥胖、吸烟、酗酒、高脂饮食,跟心脑血管、糖尿病、乳腺癌、肺癌、肝硬化等病的发病率相关,我们可以通过节制自身的行为,降低患病风险,这些都是预防措施,不是治疗。再比如打疫苗,让我们免于天花、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肺结核的威胁,如果中医能治未病,为什么这些病在古代的中国几乎全是绝症?为什么天花是被现代医学彻底消灭掉,而不是中医?

6.中医粉说:中医存在了几千年,存在就是合理的,不能否定。事实上,并非“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比如:太监文化、算命文化、占卜文化、盗匪文化、缠脚文化、太监文化、帝王文化等都历史悠久,甚至比中医还要悠久,这些祖宗文化显然不是真理,所以,最终都被抛弃了。若存在就是合理,就不许反对,恐怕现在还有人在当太监。

这种拜祖教的说法来自于中医界,他们为了自身的饭碗,只能为中医的延续滥找借口。科学讲究创新,绝不崇古。在科学中不存在人人必读、必信的经典,主要靠逻辑方法。现代医学的学生除非是本人对医学史感兴趣,否则没有人会去研读希波克拉底、盖伦、维苏里、哈维等等历代医学大家的著作,不熟悉经典著作丝毫也不影响他们行医。中医则不然,《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代文献是中医学生必读、必背、必信的至高无上的经典。中医的论文往往只是对这些经典的阐明、验证而违背逻辑,根本不是科学。

若按历史久就是真理的说法,就不会有牛顿力学出现,因为在牛顿力学出现前,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理论已存在近两千年了。所以,必须以科学的标准来衡量中医是不是科学。科学的标准就是确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适性。中医无确定性,其知识无法数学化;而是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对同一个患者,一千个中医有一千个诊断结果,能开出一千个处方。这种随心所欲的状况,当然不是科学。1915年9月30日,袁大总统签署了法令,无论医学、药学还是兽医学,都要完全参照西方的标准。也就是说,民国的医学国家标准就是西医。

7.中医粉说:中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护;甚至说:“反对中医就是卖国”。这不值一驳。卖国的肯定是当权者,老百姓卖儿卖女卖肉体都非法,他怎么有资格卖国?如果因为是中国人就该爱中医,这不是出于逻辑理性,而是出于爱国情感,情感至上就是蛮不讲理。事实上,传统也好,文化也罢,并不是都要保护的。曾几何时,裹小脚还是传统的精华呢,男人留辫子、三妻四妾也是文化呢。难道这些文化都应该保护并且发扬光大吗?

8.中医粉说:要辩证地看待中医,中医总有一些精华吧,不能全盘否定。以前的人们穿草鞋,走泥巴路;现在的人们穿皮鞋,走柏油路。按照辩证的说法,“草鞋也要正反看,草鞋也有精华,草鞋还是有用的。”难道我们就该永远穿草鞋?其实,全盘否定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在学校里,如老师阅卷会给试卷打零分,打零分就是彻底否定。在和平时期,死刑就是对罪犯的彻底否定。生活中,稍微烂的水果,许多人去掉烂的部分,吃下剩余的水果。按科学要求,是不能吃的!因为病菌已经侵占整个水果,只是人眼看不见而已。

彻底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历史事实。譬如,阿富汗的传统是佛教文化,后来被伊斯兰文化取代了。欧洲各国都有自己民族的传统,后来都被基督教文化所取代,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很多人实际上自己早就弃用了“传统医”的“中医”,但一听到批评中医,就觉得自己的民族受到了侵犯,于是就本能抵触。其实,放弃中医并不丢人;这就像有了香皂后人们不再用肥皂洗脸一样。

有人说,否定中医就是“把婴孩和脏水一块泼到门外去了。”这种说法错误的。因为:“否定中医”属于观念形态;“婴孩”属于实体的范畴,是主体(人)的形态之一,把两者相提并论、混为一谈,就是犯了类比不当的逻辑错误。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就把人与观点分开了。只有把人与观点分开的民族才能避免辩证法的诡辩而走上逻辑思维的科学之路。

9.中医粉说:中医能与西医结合取长补短。近些年来,中医从来都在取西医的长补自己的短。大家都见过用听诊器的、或者看X光片的中医,你什么时候见过“望闻问切”的外科医生?不科学的东西总是要扛着科学的幌子,科学的东西怎么可能需要伪科学来辅助?中医院就是挂(“中医”的)羊头,卖(西医的)狗肉;与其名不副实并且侵犯西医的知识产权,还不如剔除中医的牌子。

正是“中西医结合”的谬论导致我国的西医院不断开中药给病人吃,这都是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搞的强行推销,侵犯了消费者主权。地球上那么多国家与民族都全盘放弃了传统医术,唯有我国医院还在强行推销中草药(中成药),何谈科学文明?《扒一扒奇葩的保健品——石斛、枫斗》的文章说:“如果要靠石斛来治疗肝癌,就得每天花11亿人民币,吃下113吨铁皮石斛才行!”可见,中医治病就是天方夜谭。

10.中医粉批评对手:“你根本不懂中医”,也就是说,你无知,没有批评中医的权利。言外之意是,只有中医才有资格批评中医,别人不能说三道四。很显然,中医粉没有起码的人权法制意识。根据宪法,人人都有言论自由和批评自由;根据消费者保护法,病人作为消费者有权质疑中医的。中医的营销活动归根结底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必须以“消费者就是上帝”的商业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中医无权打压消费者质疑的。

即使对中医的学理一窍不通,也不意味着批评就是胡说八道。一个人不懂得鸡如何下蛋,但他作为消费者知道鸡蛋的好坏。中医就是混入医疗界的坏蛋。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当代,举世公认的衡量疗效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双盲试验”。无论是化学实验、物理实验还是医药生物学实验,都属于实验科学,如果其研究成果不能被其他人重复出来,也就失去了进一步研究的价值。韩春雨研究成果不能重复出来,那么NgAgo作为一种基因编辑工具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中医没有一个药物和医术通过“双盲对照试验”,所以,毫无科学性可言。

要说中医完全对老百姓的健康没起过任何好的作用,也不是事实。中医在那些不需要诊断就能知道病情的病面前有一定的作用,比如骨折、肌肉劳损等,一些治外伤的草药也有某些效果。但是,我们需要剔除中医“吃野生动植物来强身”的谬论,非典和武汉肺炎已经给了我们沉重的教训。中医以野生的动植物为卖点,由于中医“吃啥补啥”的鼓吹,滥挖滥捕野生动植物已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严重破坏了环境。

请扫二维码予以点赞


[ 本帖最后由 自幼 于 2020-8-17 16:29 编辑 ]

TOP

富强没有错,民主也没有错

楼主分析的很有道理,不过我认为以富强作为核心价值观还是以民主作为核心价值观,还是要看所处的社会阶段;当大多数人都还吃不饱饭的时候提民主建设就显的有些不合适宜;当大家都过上小康生活了,民主才有生存土壤。大多数西方国家上上个世纪就解决温饱,在民主制度建设上肯定是领先太多。中国几千年都是官本位,肯定不是一朝一夕能转变过来。印度是全面实行西化民主制度也没能解决种姓这种完全非民主的传统制度。不富不强民主也没有生成土壤,没有民主富强起来后也不能持久。

TOP

双盲实验——检验药效(因果关系)的“金标准”

每文提要:如何判断“瑞德西韦药”等物是否有效?不是靠个例,而是靠大规模的双盲实验来证明的。

中医粉常说:“我曾得了XX病,吃了XX中药后才好的”。这些人都是把“前后关系”和“因果关系”混为一谈。个案没普遍性,科学讲普适性。普适才是规律,才能推广。个案有效很可能是人体自愈,不一定是治疗的效果。譬如,感冒无药可治,但感冒又可以自愈。在感冒自愈之前,如果你吃了板蓝根,等病好后你就会误以为是板蓝根治好了。疗效必须经科学机构的双盲法检验,举例子是愚民的做法。现代医学已进入纳米级基因层面,连科学家都会出错,怎么依靠个案来证明呢?不知双盲法,疗效无法确认。

一,安慰剂效应和疾病的自愈问题

历史上第一个将安慰剂(placebo)引入医学实践的是18世纪的英国名医William Cullen(1710–1790)。在他现存的讲义上,两次明确地提到了安慰剂。1785年,再版的《New Medical Dictionary 》正式将安慰剂(placebo)一词,收录进新医学词汇,并将其定义为无特定疗效的方法或药物。

1801年,内科医生海加思做的一个非常简单的临床试验,视作人类第一次瞥见强大的安慰剂效应。那时,有一种流行疗法,医生常使用一根金属棍,缓解患者的各种痛苦,据说是因为金属棍拥有神秘的电磁现象。海加思用一根伪装成金属的木棍,他万分诧异地发现,金属棍和木棍,这两者缓解症状的效果没什么差别。海加思由此认识到,患者的期待会对疾病产生神奇而强大的影响。

自海加思后,不到一个世纪内,欧美的医生们发现,以往认为有确有疗效的药物或者方法,似乎和安慰疗法不相伯仲。有些医生干脆放弃了一切治疗,仅对患者做基本的护理和心理安慰。他们诧异地发现,许多本来认为必死无疑地疾病是可以自愈的。更让人惊诧地是,简单护理,不进行任何特殊的治疗,死亡率反而下降了。1876年,哈佛教授克拉克(Edward H.Clarke)出版了一本书——《美国百年医学:1776-1876》。书中系统总结了许多疾病的自愈问题,他明确指出,只护理不“瞎”治疗,患者会更快恢复,或者死亡率下降。这本书彻底摧毁了一个不知流传了几十万年的信念——生了病就得进行某种治疗,无论是巫术还是药物。这个顽强的理念终于被彻底打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的医生和患者已经习惯了,重护理轻治疗。医生们成了安慰者、观察者以及病理学家,将疾病仔细分类,统计死亡率,自愈需要的时间,研究患者的具体死因。据说,这段治疗的虚无时期,也是西方医学史上医患关系和谐的黄金时期。

今天,欧美医界对待治疗的态度依然是慎重的。以小儿腹泻发烧这样的疾病为例,在欧美,医生会优先让家长进行简单护理,注意观察,不会轻易进行任何治疗,除非真的需要。我国引进了现代医学的技术,但是看看医院里壮观的小儿集体输液的壮观景象(这不是用医院想赚钱就能解释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就明白我国离现代医学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安慰剂进入现代医学视野通常认为最初始于美国的H.K.Beecher医生。Beecher是一个二战战场麻醉师。在攻占意大利南部海滩战斗中,镇痛剂很快用完。当伤兵嚎叫着要镇痛剂时,万般无奈的护士告诉他现在给他注射的是强力镇痛剂,但实际注射的是盐水。让Beecher震惊的是,注射盐水后,伤兵居然真的停止了哀嚎,疼痛止住了。战后他回到美国哈佛,开始了一系列新的测试药物疗效的实验。1955年,他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著名的论文“The Powerful Placebo”(强大的安慰剂),描述了数十个常规药物的效果其实来自安慰剂效应。他第一次指出吃药这个动作本身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只有强于安慰剂的药物作用才能认定为有效药物。此后,临床试验中,与安慰剂组对照成为开发新的药物或者疗法的不二规则。1985年,Beecher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一本书《强大的安慰剂》。这本书,推动FDA做出规定,任何临床研究,在不违背伦理的情况下,一定要尽力排除安慰剂效应,以获得真实特定的疗效。

安慰剂是指药物学上本不应该有任何药物作用的物质,比如淀粉,但却在实际中产生了等同于药物的临床疗效。更宽泛地讲,“假”手术或“假”的治疗,都算作安慰剂。《医学的愚蠢和谬误》一书说:“医生对治疗手段的信任,病人对医生的信赖,都会产生相互的加强作用。而就此产生的结果往往会非常强有力,常常仅此就足够确保得到疗效甚至完全治愈。”这真是对安慰剂的最好解释。

安慰剂效应有多普遍呢?研究显示,患有慢性疼痛、抑郁,某些心脏疾病、胃溃疡,或某些胃炎以及很多功能性疾病的病人,高达50%-60%的可以仅仅因安慰剂得到症状缓解。一个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仅仅告诉哮喘患者他们正在吸入一种气管扩张剂就能有很大部分患者出现气管扩张,尽管他们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吸入。另一个试验中,拔掉智齿的病人被告知他们正在接受超声波治疗缓解疼痛,尽管实际机器没有开机,病人的大多数都报告疼痛明显缓解了。11个不同的临床试验都显示结肠炎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后,52%的患者出现症状缓解,其中50%患者经结肠镜检查后真的出现实际炎症消退。

200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论文说:对679名美国内科医生或者风湿病专家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大概有一半医生承认自己在临床实践中有经常性地给病人开出安慰剂。最常用的安慰剂是维生素片和止痛药,次为生理盐水和糖丸。大约13%的医生开出抗菌素和催眠药作为安慰剂。

要客观研究安慰剂效应的机制,并非易事。因为,患者一旦知晓他们吃的是安慰剂,这种强大的效应就会消失,并且安慰剂效应的强度因人因病而异。研究中发现,医生的态度、负面的表情、语言表达等都会产生强烈的干扰。医生如果知道病人吃的是安慰剂,就很容易露馅,妨碍安慰剂效应的出现,以至于得不到或严重干扰客观结果。更糟的是,还有可能出现反安慰剂效应,让病人的病情超乎寻常的恶化。 

因此,在临床试验中,不仅病人不能知道自己吃的是药还是安慰剂,一线医生也同样不能知道。安慰剂效应的微妙之处在于,病人必须相信自己服用的是有特别效果的药物,而不是糖丸!一旦病人知晓服用的是糖丸,那就不太可能出现治疗效果。

2010年,哈佛大学再做了一个试验。他们找来80位患有肠激惹综合征的病人,分成两组。给其中一组的药物的外包装上明确写着:“此为安慰剂,没有任何药物成分,类似于糖果,但是临床试验显示此安慰剂能通过思想身体自愈作用产生很好疗效”。另外一组病人则不给任何治疗。治疗开始后11天和21天,第一组明知道是安慰剂的病人仍然出现了很高比例的症状缓解,而第二组则没有显示任何缓解。

既然安慰剂如此强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最为人们接受的对安慰剂效应的解释是心理作用,近些年神经医学的发展给“安慰剂效应”的研究带来了曙光。安慰剂效应引发大脑自身分泌地一系列内源镇痛物质,如内啡肽、强啡肽和脑啡肽等。2001年德国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假针灸”的针,证明了针灸的安慰剂效应——假针灸(不按穴位扎针)和真针灸(按针灸穴位扎针)的镇痛作用相较,结果无显着区别。针刺导致人体的内啡肽分泌而镇痛,这与通过吹气缓解伤痛异曲同工。如果用化学药物阻断患者大脑内的内啡肽的分泌,就可以部分阻断安慰剂效应。研究显示,多巴胺的分泌会受到安慰剂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泌多巴胺的一个基因会影响安慰剂的效果。携带有这种基因的人群更容易受安慰剂影响而获得症状缓解。

有人认为安慰剂效应被夸大了。1997年,Kienle和Kiene分析了大量安慰剂的研究后,认为安慰剂组病人出现的症状缓解不是来自安慰剂效应,而是因为病程的自然缓解,症状的波动,附加的别的治疗,报告的偏差,病人为了取悦医生的礼貌汇报,诱导性的调查,或者仅仅是心理现象。2001年,一项大型的大批量研究分析指出,与未治疗组比较,无论主观或者客观指标,安慰剂组并没有出现显著的不同。出现疗效的安慰剂研究一旦加大样本数量,效果就会减低,提示观察到的效果可能只是观察偏差。典型的案例是外科医生J.Bruce Moseley做的一个有名的安慰剂试验。他给10个膝关节炎病人的其中8个做了假手术,切开皮肤后就缝上,但告诉病人做的是正常手术。结果所有假手术患者6个月后都出现了缓解。因此Moseley认为安慰剂手术有效。但实际上,这些患者可能根本不需要手术也会自行缓解。

另外一个常识性的观点是,病人对疾病的态度或信心会因为安慰剂效应对治疗结果产生影响。但事实是,安慰剂效应通常只对功能性疾病有效,而对器质性的疾病无效。比如骨折病人,肠穿孔病人安慰剂就无效了。同时,当前的研究也发现,在涉及到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时,安慰剂效应最弱。这或许就是中药治疗糖尿病,一定要掺入现代药物的原因吧。因为,对于糖尿病,安慰剂效应不好用。
 
二,“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是疗效的“金标准”

大样本:试验选取的样本数要尽可能多。因为统计学的“大数原则”告诉我们,样本越大,统计结果越能稀释掉那些特例(例如某些人免疫系统特别强或特别弱),也就越能逼近真实情况。如果样本太少,偶然因素就无法排除,所以根据统计学原理有最低样本数的限制。

随机:指的是选择样本(病人),要有随机抽取的特征。比如说,不能清一色地选择病情较轻的病人,不能清一色地选择年轻、免疫力较好的病人,等等。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病人由于病情轻重而导致的痊愈效果阶段性差异。将样本病人随机分为以下三组:第一组是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用来观察病人疾病在没有治疗情况下的自愈效果。第二组是安慰剂组,给病人吃没有治疗成分的“假药”,用来观察病人的心理作用对疾病的影响。第三组是治疗组,给病人吃真药,观察这种药物或疗法的真实治疗效果。

双盲:所有数据都要加密,病人和医生都不知道该病人是在服药还是安慰剂,而统计工作由第三方(实验技术人员)来进行。双盲的目的是为了排除主观心理暗示即安慰剂的作用影响,让实验更加客观公正。“双盲”是相对于“单盲”而言的。所谓“单盲”,就是只对病人实行信息屏蔽,而不对医生实行信息屏蔽,即病人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不是新药,但医生却知道病人服用的是新药还是安慰剂。单盲的缺点在于,医生是希望被实验的新药有效。这种心理预期会自觉不自觉地引导他们努力去发现用药组病人病情好转的迹象,而忽视安慰组病人病情好转的迹象。这就无法避免来自给药者主观心理的误差。而采用了双盲,就可以避免来自医、患两方的心理干扰。 

对照:指的是对样本随机分组,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案。比如,一组给予被实验的新药,一组给予安慰剂或其它药物。由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存在,许多病不采取任何措施也可以好转或者自愈,所以必须设立对照组来比较疗效。对照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假治”。因为:大约有一半的疾病具有自愈性,即不经过任何治疗,它自己也会逐步痊愈或缓解。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病人用药。表面上看,病情也会好转。但却不是药本身的真实效果。于是,就造成了“假治”效应。惟有随机分组以后,通过对照实验来排除“假治”。

程序严格:程序要求非常严格,数据要求能够溯源,记录要完整。

可以看出,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是目前人类摸索出的最合理、最有效的评价方法,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评估药品,也适用于其它领域。

三,怎么评价药物有效?

有种奇葩说法,说某个药物的有效率低于50%就不应使用。这是错的。100年前,癌症的5年生存率几乎是0,后来发现叶酸抗拮药物能抑制白细胞DNA复制,于是有了第一个白血病化疗药品,延长了儿童白血病的生存期,但病人很快就会产生耐药性,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癌症药品相继出现,各种组合疗法被试验出来。随着对致病机理的研究深入,相继出现了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药物。如今,美国全部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期大约66%,中国大约31%。100年来,美国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期从0上升到66%,这是巨大的进步。

那么,怎么评价药物是否有效?

1)如果80%的某类病人吃某药物后能痊愈,就能说明这药物有效吗?不一定!因为人类身体的免疫系统实际上很强大,许多疾病都能够自愈,比如:大多数病毒性感冒都能够自愈,不用吃任何药物,人体会产生抗体消灭掉病毒,所以没有对照就不能判定这个药物有效,也许不吃药,80%的该类病人也能痊愈。

2)如果80%的某类病人吃某药物后没效,是不是就说明这个药物没效呢?不一定!因为有些疾病无药可治,如果吃安慰剂,有效率为1%,而吃该药后,有效率为20%,并且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就说明这个药物是有效的。至于为什么这个药物只有20%的有效率,可能是因为该疾病存在多种亚型,该药物只对部分亚型有效果,但是因为目前科学认识不够,未能进一步分层。

3)要评价一个药物是否有效,首先就需要一个对照组,这个对照组可以吃安慰剂,也可以吃某种已经证明有效的药物,分组必须完全随机。另外需要试验的病人数量足够大,来避免特殊情况的干扰,确保统计学上有代表性。这还不够,为了防止医生有偏向,影响病人心理状态,可能对治疗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确保医生和病人都不能知道所服用药物是安慰剂还是真的药物,这就是双盲。综合起来这个临床试验就是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经过上述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如果药物A比安慰剂能够延长几个月的生存期,副作用可耐受,且统计上有意义,那么药物A就是一个有效的药物;如果药物B能够比药物A再延长几个月的生存期,副作用可耐受,且统计上有意义,那么药物B就是比药物A更加有效的药物。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进步,美国癌症的5年生存率从百年前的0上升到现在的66%。

在医药界,双盲实验是验证药物疗效真实性的最起码的实验。一种药物只有通过了双盲实验,其药效才是可以被科学认定。当然,并不是说一种新药只要通过了一次双盲实验,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在管理严格的国家,它还必须通过三期临床试验。以美国为例:

I期临床试验为短期小规模。试验对象通常为20-100人,健康者或患者都可以。其主要目的是观察新药是否会出现急性毒副作用,检验合适的安全给药剂量,并初步研究人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时间持续数月。如果没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就可进入II临床试验。大约70%药物能成功地通过这一阶段的试验。

II期临床试验为中期中等规模。试验对象是病人,通常为100-300人。主要目的是观察新药是否有疗效,也对短期的安全性做进一步观察。时间持续几个月到两年。大约只有33%的新药能成功通过这一阶段的试验,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III期临床试验为长期大规模。试验对象是病人,通常为1000-3000人。目的是确认新药疗效和安全性,确定给药剂量。时间持续一到四年。

在完成III期临床试验之后,制药公司才能向药监部门提出上市申请,由药监部门组织专家鉴定。在美国,最后经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新药,只占最初申请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总数的20%。

显然,在管理严格的国家,双盲实验是需要做多次,选择大样本地做,且跟踪数年以后,才能最后认定其临床效果的。因为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就是可重复!

在医药界,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是药物疗效的科学检验方法。在没有更好的检验方法之前,通过了这个临床试验就算有效,否则不能算药物。所有的中药都未通过双盲实验,所以,中药不是药物,大家不要服用中药。云南白药被美国FDA拒绝作为药物,因为没有通过双盲实验证明其疗效。


[ 本帖最后由 自幼 于 2020-7-4 14:32 编辑 ]

TOP

TOP

中国真的是“一穷二白”吗?请看:
1,“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1879年,广东佛山就出现了第一家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巧明火柴厂。1920年11月,刘鸿生创办“鸿生火柴公司”,1930年时年产销量已占全国的22%。1934年,他又兼并了长江沿岸7家火柴厂,成立了大中华火柴公司,资本激增至365万元,年产火柴15万箱,
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火柴公司,刘鸿生也被称为“中国火柴大王”,并涉足水泥行业。1949年,他一度远走香港,後来在周恩来的“感召”下返回大陆。1956年,官方实行公私合营政策,刘鸿生名下的企业改行公私合营体制。 2,国产水泥长期垄断中国市场。1906年,周学熙筹建中国第一家水泥厂“启新洋灰公司”。由于产品质量优异,中山陵、上海外滩、上海邮政总局等民国知名建筑都选用启新公司的“马”牌水泥建造,建国後的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等“新中国”“十大建筑”也同样使用启新“马牌”水泥建造。经过几十年风雨,这些建筑大部分完好无损。而启新公司的“马”牌水泥与刘鸿生名下的“象”牌水泥、以及南京中国水泥公司的“泰山”牌水泥一起,长期垄断了民国时期的中国水泥市场。建国後,毛泽东于1954年4月22日视察了启新公司唐山水泥厂,启新公司也与刘鸿生火柴公司一样,变成公私合营。 3,晚清与民国:可造枪支大炮军舰飞机。清末,洋务派集中国家力量发展军事工业,在短时间内开办了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工厂,以及汉阳铁厂等配套工业,让中国获得了枪支、大炮、轮船等装备的制造能力。在甲午战争前後,江南制造局就成功量产了120mm、150mm口径舰炮,福建船政局也造出了全钢甲战舰“平远”号。辛亥革命後,福州船政局又于1919年8月造出了中国第一架双翼水上飞机“甲型一号”,此後又造出了双座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17架飞机。
4,抗战时国民党武器自给。抗战军兴後,国民政府的兵器生产能力更是得到长足发展,兵工署直辖兵工厂(不含修械所)为24个,在陆军常用的武器弹药中,仅凭国产就能完全满足消耗的有三大类(迫击炮、重机枪、各种榴弹),能够基本满足消耗的有四大类(步枪、轻机枪、枪弹、迫击炮弹)。从1939年到1944年,国民政府生产步枪364,0111
枝、轻重机枪42,189挺、迫击炮8,441门(含60mm、82mm、120mm等口径)、掷弹筒91,098具、枪炮弹上亿颗,还造出半自动步枪、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等装备。直到1958年,“新中国”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赵尔陆还在国防工业电话会议中说:“我们工厂生产的冲锋枪,只打了十几发子弹,击针尖就断了,还不如阎锡山兵工厂生产的好。”


[ 本帖最后由 自幼 于 2020-7-11 18:00 编辑 ]

TOP

中医就是骗人的文字游戏。合欢树无非就是取了一个“合欢”的名,中医就认为它可以治疗夫妻不和。

TOP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