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局7常委在人民大会堂亮相后,从外表看不出他们同十年前选出的政治局常委有什么区别,但是《金融时报》报道说,中国新领导人面临危及国家体制的社会和经济变化。习近平周四在讲话,承认中共面临严峻挑战。
《卫报》报道说,习近平的讲话似乎是直接面对公众争取支持,这是个比较有争议的讲话。政治评论员李伟东说,这是个强有力的、脚踏实地的、权威性的和冷静的讲话。
《金融时报》报道,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从2002年的6千万增加到了今天的5亿。在互联网和微博盛行的时代,对当局不利的消息会快速受到公众关注,诸如禽流感爆发和艾滋病问题,中共不得不面对公众的不满。
习重于李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该校的教授说,2010年中国发生的公共示威超过了18万起,而官方对2002年的统计数字是4万起。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说,过去5年中国政治处于尚未开始社会和经济改革的专制期,在习近平领导下会有更多改革。
《卫报》说,中国最高领导人换届虽然出现了新面孔,但是政策可能不会改变。但是《卫报》说,习近平未来有10年时间,人脉关系以及他本人的自信,他对军队的影响力,这些都可能使他比前任更能采取大胆行动。
《卫报》引述悉尼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凯利·布朗的话说,政治局常委的格局显示,习近平在习李体制中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坐失10年”
《金融时报》报道说,胡锦涛和温家宝统治中国的10年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从世界第六大经济体跃居为第二,外汇储备从2870亿美元上升到3.3万亿美元,中国人出国旅行的人数从1700万上升到7000万,中国公路长度翻番。
但是也有人批评说,胡温10年是“失去的10年”,他们只是坐享前任的成果,没有抓住机会进行前瞻性的改革。有人将此形容为“击鼓传花”,说他们把即将爆发的问题传给了新一代领导人。
在习近平上任的前5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劳动人口预计将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中共将把增长重点从出口和投资转向扩大内需,这就要发展中国的服务行业。自由派经济学者茅于轼认为,这就意味着要搞所谓的“国进民退”,但是会面对强大国企的阻力。
面临挑战
在信息时代,建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国家意识形态,包括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习近平以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姿态出现,但《金融时报》报道说,很多政治分析家认为他必须要重新调整自己以及党的路线,以面对未来。
最后报道还指出,中国军力增强,但是军队是否会完全听命于政府的问题,引起外界关注。另外中国在南海,东海同邻国发生的主权争端会升温,邻国对中国越来越警惕。不少分析认为,中国在习近平时期对外政策会变得更加强硬。
《每日电讯报》社论说,中共政治局新常委亮相,显示出保守倾向,他们的平均年龄是63岁,高于上届常委接班的平均年龄。新领导层显示出中国领导人一贯的小心谨慎、因循守旧和审时度势。
中共领导人经历了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见证了苏联解体,阿拉伯之春。自邓小平否定毛泽东的政策后,中国经历了剧变。但是现在中国经济放慢,腐败盛行。形势所迫,新的中国领导人现在最需要有能力应对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和仍然十分贫困的农民,他们会不断提出政治和经济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