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白起白起 于 2012-4-20 12:18 发表
看见周立波,骇然。不知这是史实普及贴还是智商考验贴
年轻人,没看过土改小说《暴风骤雨》吧
在六十年代,他与同时期的著名乡土作家赵树理享有“南周北赵”之美誉。
40年代创作的《暴风骤雨》是鼓吹斗恶霸,打土豪,分田地,搞神马“土改运动”
50年代创作的《山乡巨变》是鼓吹农业合作化运动(尼玛,分到的土地又收归集体了)
结果到了“文化大革命”,还不是照样游街,被批斗得瓜兮兮,甚至还坐牢
这是周立波第二次进监狱。第一次,他在上海蹲的国民党的监牢,这次,他尝到了披着共产党员外衣的四人帮的牢狱之苦,而且,这一回坐牢的时间,比1932年那次长了三四倍(当时是因为他跟工头打架而坐牢)。
引用:
周立波从青年时代就热烈地追求真理,向往自由,直至将英语“自由”(Liberty)的译音“立波”取代自己原来的名字。正是基于这种崇高的信念,他才把自己文学创作的基调定为歌唱“美丽和真诚”,也歌唱“刚强和反叛”。在延安时,他就被认为是“歌颂光明”派。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歌唱美丽,歌唱真诚”也就成了他心中的歌的更加鲜明突出的主旋律。
一味阿谀奉承,粉饰太平的歌德派作家,其实也是活该
[
本帖最后由 qdpan 于 2012-4-24 21:0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