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封建,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腐朽的过去。
今天我们谈的是何为封建-简单介绍
封建
古代皇帝或国王分封诸侯的制度。被封诸侯有自己的领地,在诸侯领地内皇帝或国王并没有直接的权力。
封建制度”中“封建”的原始含义,即“封”土而“建”国;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分封制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侯、甸、男、卫称外服,封在外服的是正式的国家。
采称内服,封在内服的是卿大夫食邑。(个人认为跟西方的骑士相同)
分封对象
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为三种人: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分封姓氏:鲁、齐、燕、卫、宋、晋等
周为例:
功臣有:姜尚,封齐等。
王族:伯禽,封鲁;叔虞,(成王弟)封晋;周章,封吴;召公爽,封燕等。
古代帝王后代:微子(殷商后代),封宋;妫满(舜的后代)封陈等。
可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其实中国最初的封建制是,宗法制+封建制+井田制(奴隶制)
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其结构即是我们所说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其主要结构为,宗法制+封建制+郡县制(代替了井田制)。
引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封建制度”,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
商鞅变法起就实行土地私有制,地主对辖内土地拥有绝对支配权,可以任意买卖。(即商鞅变法,资本社会的雏形)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不具备资本市场的条件。
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朝初期,刘邦面对拼凑起来的诸侯势力和亡秦后的六国背景,首要任务是:勉力维持稳定局面,铲除异姓诸侯王,以分封子弟的方式,调和异姓诸侯王与郡国制的两极偏差,刘邦与项羽相争时,先后分封七个异姓王。称帝后,又分封同姓九王,使后来中央政府及封国之间的对立,延续了很长的时间。汉初恢复封建制,同时又施行郡县制,使郡国杂处,以相牵制,对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封建社会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封建社会。
西方封建制
国王是最高封建主,以下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最后是骑士.(王、公、候、伯、子、男)
骑士是封臣中等级最低的,而且骑士只效忠于直接领主。
(欧洲很多小国,正是当时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
-------------------------------------------------------
在封建制度,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
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地租、放贷等形式获取利益。
同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契约租赁、缴纳地租、雇用佃户等方式实现。
(分封的土地是不可以私自买卖的)所以说商鞅变法其根本跟封建制有区别。
封建的主要目的,通过将土地重新分配,经过几代的分封,大大的削弱了诸侯的势力。从而实现生产资源再分配。
比如,一个诸侯,他将他分封的土地平均分给自己的儿子,他的儿子又将土地分封给孙子,不出几代,大量的土地就被分割掉了。(冷兵器时代,土地=势力,资源)
[
本帖最后由 fsykj 于 2011-9-29 02:3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