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搜狐头条:地雷战功臣:造子弹不易 杀我用石头吧

搜狐头条:地雷战功臣:造子弹不易 杀我用石头吧

http://news.sohu.com/s2011/6587/s309807028/
嘿嘿
在党妈妈的大寿前一天
出这样的帖子

sohu是不想混了吧

地雷战背后的技术人员 他们教会了老百姓造地雷

编者按:

1962年八一厂出了电影《地雷战》,背景是胶东抗日根据地,其实地雷战搞得最红火的是冀中。洋地雷在战斗中发挥神威,在方顺桥下炸翻了日军火车,在白洋淀炸沉了日本汽艇……

当时一位美国外交官参观后曾说,冀中的地雷可以与美国的火箭媲美,美国掌握的技术,在中国晋察冀各处都有了。

地雷战惊天动地,而造地雷并不那么容易。鲜为人知的是,在华北地雷战中,有一批科学技术人员。这些科技人员为地雷战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甚至是生命,与前方战士同样可歌可泣。背后的主角是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学教授叶企孙和他的学生熊大缜。

 

他们教会了老百姓造地雷

  电影里布局巧妙的地雷阵,花样翻新的各种地雷,在抗日根据地军民手中大显神威,炸得日本鬼子车毁人飞。         
  “地雷战”背后的主角是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学教授叶企孙和他的学生熊大缜。抗战全面爆发后,清华大学南迁,经长沙,到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迁校时,叶企孙教授留下来,负责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的抢运工作,已是助教的熊大缜,放弃了赴德留学的名额,取消了婚期,做了叶教授的助手。
  1937年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建成,根据地处于日寇的包围之中,斗争残酷,条件恶劣,物资极其匮乏,急需大量武器炸药、通讯器材、医疗器械和药品;急需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的帮助。中共地下党通过曲折的关系找到了熊大缜。熊大缜考虑之后,告诉老师,不去昆明了,到冀中根据地参加抗日。叶企孙教授特别器重熊大缜,非常支持他的决定。
  熊大缜到根据地后,他突出的才干和能力,深得吕正操司令员赏识。他上任后立即筹建技术研究社,开展烈性炸药、地雷和雷管等的研制工作,这项工作主要是为了炸毁从北平到沧州、从北平到石家庄的铁路,以切断日军的大动脉。熊大缜派人去天津找到叶企孙教授,提出对各种化学、金属以及军需材料的需求。叶企孙教授立即着手通过多种渠道张罗资金,寻找各种关系,购买了制备雷管需用的化学原料和铜壳、制备电雷管需用的铂丝和控制爆炸用的电动起爆器等各种军需材料,并冒着极大危险帮忙把这些军需材料运进冀中抗日根据地。
   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原来爆破使用的是黑炸药,威力小,爆炸效果不理想。熊大缜和技术人员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成功研制出氯酸钾炸药、雷汞雷管、电动引发雷管和地雷。[详细]

根据地军民正在埋设地雷

美国掌握的技术在中国晋察冀都有了

  洋地雷在战斗中发挥神威,科学家得亲自操作,在方顺桥下炸翻了日军火车,在白洋淀炸沉了日本汽艇。可惜这些丰功伟绩因故被一线战报宣传淹没了,功劳都记在了保定外围神八路和雁翎队名下,他们只能成为无名英雄。所幸上级领导并没有忘记他们,聂荣臻当时说:“我们今天在战争中消耗很大,就要依靠‘边区科学家’。”吕正操后来说:“知识分子确实在冀中军工生产中起了很大作用。” 
  叶企孙教授自己也在已被日军占领的天津,组织未撤走的大学师生秘密生产TNT炸药,无线电发报机等,然后再秘密运进冀中根据地。美国一位到冀中抗日根据地考察过的外交官,回国后在报纸上撰文,盛赞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各种地雷可与美国的火箭相媲美,美国掌握的技术在中国的晋察冀都已经有了。[详细]

兵工厂同志在制造手榴弹、地雷
第四排左五着西装者为熊大缜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就在冀中地雷战开展得有声有色时,1938年秋,国民政府河北省主席鹿钟麟下令要吕正操让出冀中,向冀东发展。吕正操当然不接受,国共两支抗日武装面临的是摩擦甚至火拼。熊大缜表示应该求同存异,一致对敌,避免摩擦,这引起了一些政治嗅觉灵敏者的严重关注。加上他多次化装到敌占区采购军火,更引起一些人的怀疑。 
  1939年1月,鹿钟麟派一个考察团到冀中。有个叫方平的团员到供给部。熊大缜见方平是读书人,使试着用英语与之交谈。方平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双方一下子交流顺畅起来,他们越聊越投机。供给部政委王文波在一旁听不懂,又气又恼,将这事当成特务嫌疑上报。1939年4月,熊大缜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锄奸队当做“国民党特务”逮捕。接着又把供给部、炸药厂、印刷所、医院、电台、银行、报社等机关中平津来的知识分子抓了起来。为军工科技的核心人物,叶企孙先生自然不能幸免。[详细]

电影《地雷战》海报

“造子弹不易 杀我用石头吧”

  冀中抓捕关押了这么多知识分子,严重影响了这里的抗日斗争,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派彭真和许建国等人前去复审,复审最后的结论是:逼供不足为凭,锄奸扩大化应予纠正。结果是除熊大缜作为首犯尚需进一步审查之外,其余人员全部无罪释放。
  1939年夏天,日军对冀中根据地发起了更为疯狂的大“扫荡”,军区主力转移。审讯时被拷打受伤的熊大缜无法跟上队伍,一名负责押解犯人的战士喝道:“磨蹭什么?想逃跑啊?” 
  熊大缜说:“别那么凶,好不好!” 
  两个人吵了起来。战士一怒之下,竟擅自决定要将熊大缜处死。
  那个战士拉开枪栓,推上子弹,枪口黑洞洞地对上了熊大缜的脑袋。 
  就在这一刹那,熊大缜说话了,他说:“造一粒子弹不容易,留着打鬼子吧!你要真的想弄死我,就用石头!”作为供给部部长,作为技研社和兵工厂的创业人,他深知每一颗子弹的来之不易。
  这个战士放下了枪,真的举起了石头……
  年仅26岁的清华才子熊大缜,造出无数让鬼子闻风丧胆的地雷的熊大缜,最终死在石头之下。[详细]
  【本专题内容来自人民网、中国经济网公开报道】


敬请期待
  • story_1921-2011vo1.01
    大将为国家省钱拒绝治疗 多次拔掉呼吸管
  • story_1921-2011vo1.02
    徐海东牺牲66位亲人 让女儿“终身务农”
  • story_1921-2011vo1.03
    突围成功遭怀疑 好干部求党信任以死明志
  • story_1921-2011vo1.04
    革命母亲为党筹钱 不惜卖儿换经费
  • story_1921-2011vo1.05
    开国元勋三次让贤 隐姓埋名革命到底
  • story_1921-2011vo1.06
    死无所惧 地下党员刑场上最后的微笑
  • story_1921-2011vo1.07
    “万婴之母”林巧稚 为从医终身未婚
  • story_1921-2011vo1.08
    地雷战功臣临终请求:造子弹不易 杀我用石头吧
  • story_1921-2011vo1.09
    敬请期待……
  • story_1921-2011vo1.10
    敬请期待……
我来说两句

TOP

友情链接
叶企孙:大师的大师,灵魂的导师

叶企孙被称为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物理学界最早的组织者之一,对中国物理学研究、理科研究、教育事业乃至世界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杨振宁李政道王淦昌钱伟长钱三强王大珩朱光亚周光召邓稼先陈省身等人都曾是他的学生,华罗庚曾受到他的提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半数以上曾是他的学生,因而有人称他“大师的大师”。


然而,一贯“不问政治”,只求以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振兴中国,1949年情愿留下来,不跟随国府撤退到台湾的叶企孙教授,却因为牵连到他的得意门生熊大缜在抗战期间的一宗无辜冤案,他曾多次奔走要求调查“平反”,在“文革”之初的1967年6月间便作为“反革命分子”,被北京大学红卫兵揪斗、抄家、关押、停发工资,送进“黑帮劳改队”,受尽人格侮辱和皮肉之苦的非人遭遇。 
     1968年4月,“中央军委办公厅”又正式逮捕叶企孙教授,关进监狱进行“逼供信”,要他多次写“笔供”,承认自己是“国民党CC系(按:即陈果夫、陈立夫领导的“中央统计局”,简称“中统”)在清华大学的核心人物;承认当年亲自介绍熊大缜加入CC系,派遣他打入冀中军区开展“敌特活动”。在威逼胁迫之下,他不得不违心地在“交代材料”上写道:“熊大缜到了今天,我对他影响很大,我教了他科学,没有对他进行人格教育,我没有尽到教育责任。”“熊之被镇压,吾认为他是确有应得之罪。”
    
     专政机关虽然实施“逼供信”的狠毒手段,连续八次提审讯问叶教授,逼他自己“屈打成招”,但是经过派出专案人员多次反复“内查外调”,查不出什么真凭实据,连“蛛丝马迹”都找不到。当局只得扣上“中统特务嫌疑”的“莫须有”罪名,在把他老人家折磨监禁一年多以后,便送回北大,名曰“释放”,实际上继续关押在保密的简陋斗室内“隔离审查”,严密封锁,与外面完全隔绝。直到1975年,才解除变相监禁的“隔离审查”,并在1976年的春节,允许他的老同事、老朋友和老学生陈岱孙、吴有训、王竹溪、钱伟长等人士,来北大探望造访。大家看到叶教授经过炼狱岁月的长期摧残,过早衰老憔悴,腰都直不起来,彼此见面,恍如隔世,悲感万千。而此时,北大有关当局对他的结论仍然是:“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
    
     1977年农历暮冬一个寒冷的日子,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一代宗师叶企孙教授,终于含冤离开人世。他走得那样凄凉孤苦,头上还戴着一顶“特嫌”的大帽子。公理何在,呜呼痛哉!
    
    1949年“解放”前的文化古都北平,有四个著名的最高学府,两家座落在西郊海淀区,即建校历史最早、美国用满清政府的“庚子赔款”兴建的清华大学和后来由美国教会集资赞助开办的哈佛大学“姐妹学校”燕京大学,还有一家就是位于东城区沙滩的北京大学,以及又一家设在西城区的辅仁大学。
    
     1952年,以毛泽东当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开采取向苏联“一边倒”的方针政策,说是要学习“老大哥”的教育体系进行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断然取消燕京大学的建制,合并到北京大学;把清华大学包括物理系的许多系科都归入北大,使清华从综合大学变为纯然的“工科大学”;并将辅仁大学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专门培训师资人才。当时便随着把叶企孙教授调离清华,转到北大做物理系的系主任。
    
     如此“院系调整”,与叶教授多年来信奉力行培养科学人才的清华治校理念格格不入,难免不时会发表自己的异见,因而受到当局“另眼看待”的排斥,得不到应有的信任,遑论给与尊重;使他处处受到制肘而不可能像过去在清华一样,有职有权地发挥他的积极领导作用。但是,还有对他威胁更为严重的是,他不知道在其“历史档案”里,他早就因为受到学生熊大缜的冤案株连背上“黑锅”,被列入“控制使用”的黑名单里了。
    
     据虞昊、黄延复两位清华出身学者合著的《中国科技的基石—叶企孙和科学大师们》一书,和先后陆续公开发表的多篇有关叶企孙与他情同父子的得意门生熊大缜蒙受冤案的文章资料揭露,今天终于把清华大学这一宗特大沉冤黑暗内幕的来龙去脉,公诸于众,真相大白。
    
     话说“国共合作”的抗战初期,八路军的吕正操率领的一个纵队,开赴河北省中部开辟“冀中根据地”。他托辅仁大学化学系的教师、地下党员张珍征求抗日知识分子,到根据地从事军队的技术后勤工作。她便找到相熟的熊大缜。熊与叶老师商量后,叶本意劝他留下协助教学工作;但是,他出于爱国激情,毅然奔往冀中加盟吕正操所部,利用其专业知识,为部队制造炸药军火和无线电通讯等军用器材,备受吕正操赏识,委任为军区的供给部部长。后来,受他的影响以及叶老师的协助动员,又有来自北平、天津等地的知识分子,陆续前来冀中根据地投入抗日斗争,在他指导下建立兵工厂、开设医院、学校、银行等机构。
    
     熊大缜千方百计扩大制造枪支、子弹、手榴弹、地雷等弹药的生产,源源不断供应前线作战和打游击的需要。对日本侵略军威胁最大的根据地军民发动“地道战”和“地雷战”所使用的特强爆炸力各种地雷,就是经由他所领导建立的“技术研究社”研制出来的氯化钾高级炸药和电控雷管装配起来的。当时他们作战使用的“反坦克地雷”,把日军机械化部队师团的坦克、装甲车,一辆接着一辆地炸掉,并曾炸毁运送日军及装备的军用列车机头;难怪日军司令部惊呼“八路”拥有“反坦克的新式武器”。连美国盟军派来冀中考察的“观察组”,都惊叹地说:“你们真有本事呀,和美国的火箭一样啊!”
    
     当年,冀中根据地的形势是紧靠北平、天津、保定,三个被日军占领的大城市,有三条重要的铁路线包围。从军事上敌我实力的对比来看,吕正操率领的一个团兵力是很难站住脚打游击的。他们正是依靠“神出鬼没”的地道战、地雷战,硬是把原来“雄赳赳,气昂昂”的日军打怕了,不敢轻易出动展开扫荡,成功地巩固了根据地,因而被认为是军事上的“一大奇迹”。为此,晋察冀边区司令员聂荣臻曾在唐县北大悲村接见熊大缜,对他的成就和贡献,给以鼓励表扬。
    
     令人痛惜的是,就在这个抗战的紧要关头,冀中军区的“锄奸”部门突然发动了一场“肃反”运动,扬言根据地内有一个“庞大的特务组织”,而供给部是“特务的大本营”。“锄奸队”立即把熊大缜当作“汉奸、特务”抓起来,供给部和所属炸药厂、印刷所、卫生部、医院、电台、银行、报社、商店、学校等单位,共有一百多位平津来的知识分子,一律逮捕审查,搞成一起轰动的“特务汉奸”大案。据说,这场“锄奸”运动直接听命于延安,所以连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更高一级的晋察冀边区司令员聂荣臻,都不必打招呼,也无权过问。
    
     后来,在根据地部队转移的途中,负责押解熊大缜的一个名叫史见勋的干部,因为出言不逊辱骂熊大缜是“汉奸、特务”,引起他的抗辩,双方发生口角。这个打着“抗日”旗号、戴着“爱国”帽子、披着“革命”外衣的“锄奸队”干部,一气之下便有权擅自处决熊大缜。熊大声说:“你要打死我,不必开枪,把子弹留下来打日本鬼子!你可以用石块打死我!”这个毫无人性的刽子手,真的拣起一块大石头,活生生地把真正的爱国知识分子熊大缜砸到头颅爆裂、脑浆迸流死亡。给他的定性是“国民党特务”,“死有余辜”云云。有一说史建勋这一次立了“大功”,成为“锄奸英雄”;解放后官运亨通,当上高级干部。而熊大缜的特大沉冤,直到1986年,才由甚么“河北省委”,羞羞答答、轻描淡写、不痛不痒地做出一纸《关于熊大缜问题的平反决定》,敷衍了事,不了了之。实在说不过去啊!海峡两岸和海外的广大清华校友们,你们以为然乎?


生平

[编辑]早年及留学生涯

叶鸿眷1898年7月16日生于上海县唐家弄一书香门第。曾祖蔼臣公在清朝道光年间当过官,晚年在家研究礼学,参与编纂《同治上海县志》;祖父叶佳镇曾获得国子监簿街封赏,官至五品;父亲叶景沄是1894年甲午江南乡试第15名举人,曾任敬业学堂校长、清华学堂国文教员、上海教育会会长等职务,参与编纂上海县志。

1907年,叶鸿眷到父亲主持的上海敬业学堂读书。1911年初,清政府将游美学务处改为清华学堂,叶鸿眷报考清华学堂并被录取,成为清华学堂的第一批学生中的一员。1911年10月因武昌起义爆发,清华学堂停课,叶鸿眷转读江南制造局兵工中学。1913年夏清华学堂在上海恢复招生。叶鸿眷改名叶企孙,再次报考并被录取。

1918年6月毕业于清华学校毕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1920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叶企孙入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珀西·威廉斯·布里奇曼。期间,哈佛教授威廉·杜安与H.Palmer、叶企孙三人进行用X射线测定普朗克常数的实验,于1921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论文《A re-measurement of the Radiation constant, h, by means of X-Rays(用X射线法重新测量普朗克常数)》,其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2位。当时叶企孙主要研究方向是测量流体静压力对铁磁材料磁化率的影响,研究工作于1923年完成,研究成果作为他的博士论文于1925年发表。[1]

1923年6月,叶企孙获得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0月到欧洲旅游,1924年3月回到上海。[2]

[编辑]抗战前的发展

1924年4月叶企孙获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其间经东大化学系教授任鸿隽介绍加入中国科学社,担任《科学》杂志编辑。

1925年清华学校创立大学部,他应聘物理学副教授,把刚从东南大学毕业的赵忠尧施汝为带到清华担任助教。1926年清华学校大学部调整,开设学系。叶升为正教授并继梅贻琦担任物理系主任。1929年清华大学理学院成立,出任理学院院长,被推举为决定学校重大政策的7位评议员之一,此后一直是清华大学的核心领导人物之一。

叶企孙住在原为外国教授住宅的清华北园7号,有工人负责饮食。清华的几个单身教授也前往一同吃饭,并趁吃饭之机商议校政,策划教育改革。这样的一个“少壮派”教授群清华校史称之为“北园7号饭团”。

1926年到1937年间,叶企孙先后聘请熊庆来吴有训萨本栋张子高黄子卿周培源赵忠尧任之恭等著名教授到清华任教。[2]吴有训为例,吴曾经协助导师阿瑟·康普顿验证康普顿效应,1931年叶企孙在德国,通过赵忠尧的介绍,聘请到哈勒大学(Halle)进行研究工作。他随叶企孙到清华制造仪器设备,直至抗战开始才转至协和医学院工作。吴有训回国后一年多时间内曾转任多家大学老师,叶企孙以比自己的薪水还高的薪水将他聘请过来。另仅有初中文凭,由熊庆来提携的华罗庚,也是在叶企孙的支持下进入清华,从助理员做起担任教职,后更被叶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3]

[编辑]抗日战争时期至1949年前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企孙本来负责协助清华资产转移至西南联大,但由于日军迅速占领了北平,他只好跟学生熊大缜逃到天津租界,协助学校人员转移到重庆。

熊大缜是叶企孙的得意学生,叶原来打算保送他到德国留学,但他一心想到由共军方面吕正操领导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参与抗日。在叶的支持下,熊大缜前往战区担任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并吸收了一批支持抗日的清华学生。他们利用专业知识为根据地制造烈性炸药、地雷、雷管,熊又利用自己的关系及叶企孙的支持购得无线电等军需品,大大缓解了当时共军缺乏弹药支持的困局。但在国共两党的冲突中,熊大缜因失言被诬陷为国民党中统特务,并在审问尚未结束,人员转移的时候由于言语冲突被杀。

叶企孙到达后方后出任西南联大教授、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

1946年,中华民国选拔优秀学生到美国深造,在叶企孙的支持下,西南联大理学院的名额分配给本科尚未毕业的李政道[4]

[编辑]1949年后至文革前

1949年春,北平解放,叶企孙出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叶企孙被调入北京大学,搬出清华北园7号,入住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镜春院。[2]

他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几次出任副理事长、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他也数次为熊大缜案提议平反,有人认为这实际上导致其在文革中受到迫害。[5]

[编辑]文革后至逝世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吕正操受到政治迫害。打击者提出当年的熊案,而作为熊大缜导师的叶企孙,在连国民党党员都不是的情况下,被诬蔑为国民党CC系(中统)在清华的核心人物。1967年6月,叶企孙作为“反革命分子”被北大红卫兵揪斗、关押、停发工资,并送往“黑帮劳改队”。叶曾一度精神失常,产生幻听。1968年4月,中央军委办公厅正式对叶发出逮捕令,连续八次对其进行审讯,迫其多次书写“笔供”,他只是回答“据吾推测……是因为吾对于各门科学略知门径,且对于学者间的纠纷尚能公平处理,使能各展所长。”。1969年11月,因为缺乏实质证据,叶被释放回到北大居住,但仍以“中统特务嫌疑”受隔离审查。[6]

政府发给叶企孙每月50元生活费。这时他两脚肿胀,前列腺肥大,小便失禁,身体弯成90度。[6]1972年5月,北京大学对他作出“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结论;6月恢复其教授待遇,也恢复了每月350元的工资,在北大中关村园给他分配了一套一室一厅的住房。[6]有一次,叶企孙在马路上遇上钱三强,钱过来打招呼,叶马上叫他离开,以免影响到他。

赵元任、任之恭、林家翘、戴振铎、杨振宁等人回国时提出要探望叶企孙,均被政府拒绝。1975年隔离审查解除,1976年春节陈岱孙、吴有训、王竹溪、钱伟长等人方有机会探访他。[5]

1977年1月10日,叶企孙侄子叶铭汉交工资给叔父,发觉他病情恶化。第二天叶企孙被送往北大医院,又立即转送北医三院。1977年1月13日21时30分,叶企孙去世。[6]

[编辑]身后

1977年1月19日,叶企孙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约200人受到邀请到会。悼词对他解放前50年只字未提,在学术贡献方面只提及他做过有益工作。[6]

他的侄子叶铭汉为给叔父平反,曾给北京大学、中央统战部、北京市委反映情况,均未获得答复。[6]

1986年8月20日,中共河北省委发出《关于熊大缜问题的平反决定》,认定熊大缜案为冤案,并称“叶企孙是无党派人士,爱国的进步学者……”。清华校友写信给吕正操将军,要求为叶企孙平反。1987年,叶企孙的平反文件正式公布.1987年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深切怀念叶企孙教授》。[2][5]

199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校友在清华设立“叶企孙奖”。1992年,海内外127位知名学者联名向清华大学提议为叶企孙建立铜像,1995年叶企孙铜像落成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铜像安放在清华新区第三教室楼。

2000年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胡刚复等五位物理学界前辈,设立了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叶企荪)、吴有训王淦昌物理学奖,其中叶企孙物理奖授予凝聚态物理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学家。

2010年12月7日,纪念叶企孙的同名话剧《叶企孙》在清华大学首演。[7]

TOP

引用:
年仅26岁的清华才子熊大缜,造出无数让鬼子闻风丧胆的地雷的熊大缜,最後死在了狗插襠的石头之下。
活該,誰要你為狗插襠賣命?

展播:用疫苗灭掉10后,用奶粉灭掉00后,用考试灭掉90后,用房价灭掉80后,用失业灭掉70后,用城管灭掉60后,用下岗灭掉50后,用拆迁灭掉40后,用医改灭掉30后,……最后,活着且活得很好的人都去开两会

TOP

女怕嫁错郎 男怕入错行啊

TOP

这个战士放下了枪,真的举起了石头……

真如韩寒所说,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屁民啊。

TOP

投错胎跟错主,只能白活,或悲惨地活,或像猪一样活,或像狗一样活,或没得活

TOP

往事不堪回首!想当年,有多少热血青年,心怀对民主与自由的渴望,投奔革命阵营。谁曾想,现实居然是这样呢?

TOP

给土匪卖命能有什么好下场.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