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
翻阅我写的东西,绝大部分是对官学的驳诘,所以有必要说明一下,我并不是有意同官学过不去,我只是不同意他们之中某些人的某些观点,而是就事论事地争论问题,与人无关。
还有,我对官学的官职和学位从不感兴趣,因为这些与学问未必就成正比,我反倒觉着还是不知道这些为好,免得自己被吓着,张口结舌影响发音了。
言归正传。
年前,《瞭望》对房宁进行了专访,并以《民主的中国经验》为题,予以了报道。
这个经验,应当说是“被民主”的中国经验才确切。
因为,从房宁12个答问所表达的观点,诸如中国民主的模式,政改启动了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办大事,人民和历史的选择,防止因“权力超速”导致“民主失败”,渐进改革,不认同“天赋人权”理念,分层次进行政治参与,发展政治协商,竞争性的选举不是中国现阶段民主政治发展的重点等,看不出哪些是“经验”,哪些是“教训”,有些不过是对他国或地区的借鉴,乃是官学为权力代言宣示的民主,倘若把这些作为民主,那只能说是中国人民的“被民主”——因为“民”们并不完全认同。
“经验”者,从哲学和认识论的角度说,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那么,谈民主的中国经验,就必须从1949年以来中国人所过的实实在在日子,从他们的感受和认知谈起。
前30年中,马克思加秦始皇,既要民主更要集中,八亿人不斗行吗,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七八年再折腾一次,没完没了整肃异己的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永远的“一小撮”只是头上的帽子与时俱进不断翻新,毫无人道的“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阶级路线,取代《宪法》的公安六条,群众专政……,哪有一点民主的正面经验可言?还不都是践踏民主的反面教训!
民生更是不堪回首,大饥荒,凭票证供应……,更是以千万生命为代价,瞎折腾穷折腾的惨痛教训。
改革开放后的30年,经济快速发展,国力极大提高,民生得以改善,都是不争的事实。但民生代替不了民主,政改的严重滞后,使得民主状况并没有根本的改善,只是小有就事论事的“让步政策”而已,此乃政统世袭罔替道统萧规曹随——这其实也是“拨乱反正”之“正”的主要内容——的必然。
总之,60年所谓的“民主”,多是权力的“主民”,即“民”之被“主”,也就是“被民主”。
房宁反对“政改滞后”之说,而坚持“政治体制改革启动改革开放”观点,并且与民主挂钩,根据有四——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实行“四化”;废除“人民公社”;实行“简政放权”;废除文革“四大”。
作为政治学学者,房宁不该忘记“政治路线”这最重要的一条: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若说政改,它才是政改的先导。
关于人民公社,早在三面红旗彻底失败,1962年确立“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之时,就已经名存实亡。
再说,干部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保障了人民的权利,扩大了人民的自由”有多少直接关系?
总之,这四条理由,尽管拐弯抹角地总能与政改搭上关系,但论据与论点脱节,缺乏逻辑,牵强附会,不足为训。
理论的任务,不是一味的卫道,诠释现存政治“好得很”,而对改进和改善民主却鲜有谏言献策——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之一,就是不仅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不是不谈,主义肯定得谈,但谈主义的唯一目的,是为了研究和解决问题。
以上,是我读访谈的感想之一。
附:鸡蛋也有“特色”
鸡蛋,即鸡卵,也称“鸡子儿”。
说来凑巧,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情,不但都同鸡蛋有关,还都同官与民有关。
第一件事情发生在英国,大概是去年12月吧,在网上看到一幅照片,在伦敦的大街,有人把首相布朗的头像歪放在了街边的栅栏上,两手则伸进栅栏的两个圆圈,活脱一个双手被铁铐锁了的囚犯,表情可怜兮兮的,还被人扔了鸡蛋,狼狈不堪,流了满脸的蛋黄灿如脓痰,恶心之极。
第二件事情是中国东北某县,书记劝告抵制强拆的百姓说“不要以卵击石”——此卵,肯定是鸡蛋,不可能是天鹅蛋,因为在官员的眼中,同“蚁民”“草民”“贱民”“刁民”“屁民”一样,百姓不过“卵民”一堆——甭“癞蛤蟆想当天鹅”了!
第三件事是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养鸡专业村,村干部拿鸡蛋送礼给有关政府部门,为自己换取荣誉,10年竟然送出30吨,价值20万。
同是鸡蛋,各有所用——
在英伦,鸡蛋可以用来砸“首相”,但在中国却是用来行贿官员;
中国官员手中握有权力,有“石”无恐,视民如鸡“子”儿,但上贡来的鸡子儿却照收不误,照吃不误。
最惨的是村儿里的卵民,养鸡,生蛋,出钱,出力,为人作嫁。
信矣,特色之说——非唯国情,鸡蛋亦然。
── 原载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Friday, January 08, 2010
本站网址:http://www.observechina.net
来源:[http://www.guancha.org]《观察》文稿,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