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南京!南京!难念的经

南京!南京!难念的经

南京!南京!难念的经

  《南京!南京!》这个电影看了两篇,一遍是在网上草草的看,一遍是和家人毕恭毕敬、正正经经的又看一遍,看完后心理五味具杂,说不出是什么感受。看这类电影必然会想起,,我们这个民族最悲壮的历史,记录了一段永远不能抚平的伤痛,不过要评价某个电影,总要从摄影,或者镜头等等的切入点来看,刘烨并不是前几年炒的沸沸扬扬的样子,他不是主角,细分甚至还没有范伟多呢?
  
  南京陷落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震撼,不过要想看出点什么来,总不能一味的感叹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自己看过此类体裁的电影就有好几部,有香港拍的《黑太阳》,还有吴子牛拍的《屠城血证》,当然还有其他以记录,回忆等等途径展现的纪录片,历史是不能忘记的,但是这样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搬上荧幕,这样的作品茁实让人有些审美疲劳了。
  
  南京,不用在介绍了,一个厚重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也被人无数次的凭吊,什么虎踞龙盘、什么六宫台殿,在历史的断壁残垣之间,终究豪华便尽,不复再留,虽然那炮灰和战火,依然掩藏不住历史的面容;70年的光阴,却黯淡不了那个国亡家破的过去。
  陆川是我比较喜欢的导演之一,如果《南京!南京!》换成别人拍的,我可能觉得还不错,但是是他拍的,总是让我有一点失望,
  这部电影从故事叙述的侧面上显然没有《寻枪》能给人眼前一亮,对于这样一个被反复重拍的题材,如何创新,从不用的角度来诠释这场侵略,在从电影的人物对白,或者是某一个镜头打动人心,才是重要的关健点。比如《寻枪》这个电影,名字里有“枪”字,但是电影故事里“枪声”不过三次。再看《黄石的孩子》这个电影,虽然票房不佳,但是故事确从护送孩子角度上来反衬南京大屠杀给人民带来的心理恐慌,也是从南京大屠杀开始,英国记者何克为了了解战争的真相潜入南京,不了被抓,在陈的帮助下到了一个名叫黄石的地方,结识了一群在日本人刀口下侥幸活下来的孩子。
  
  《南京!南京!》这个电影,上集是军人的抵抗,下集难民的生活,如果能穿插相互赔偿就更好,可是这个电影里上集和下集,仿佛锅里炒的两只不同颜色的豆子,是那么分明。这部电影我个人感觉较之原来“南京”类型的的电影,显得有些重复,还是力求要从全景式的镜头上来展现,没有好好挖掘某个体的视角。
  
  当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电影,无论怎样电影被人如何的褒贬,还是回到了“不忘国耻、关爱人性”这个人性的主旋律上。
大跃进
Great Leap Forward
以钢为纲 全面跃进
Steel as the key link to the full leap forward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How dare people have little capacity
放卫星
Release satellite
共产风
Communism wind
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车迷怕黑狗,而是黑狗怕车迷

TOP

这电影没什么看头吧?能公映的片子都被洗过脑了。

TOP

《屠城血证》是罗冠群拍的
吴子牛拍的是《南京大屠杀》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