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学者:中国经济威胁全球经济体系

学者:中国经济威胁全球经济体系

学者:中国经济威胁全球经济体系






2008年8月23日


近期,一些经济学者就崛起中的中国经济对传统的全球经济体系带来的冲击表示忧虑。他们警告说,应该重视中国的经济威胁,否则,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体系将会蒙受损失。

美国经济智囊机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弗莱德·伯格斯滕前不久说,中国现在正在对全球经济体系的根本原则形成挑战。“华盛顿邮报”的经济专栏作家罗伯特·萨谬尔森近日也撰文指出,中国将会让世界经济失衡。他将这称作是中国带来的真正威胁。

萨谬尔森说,中国将会扭曲贸易,导致巨额的金融失衡,并且引发对稀有原材料的激烈竞争。他说,不稳定的现象已经浮现出来,如果情况变得更加糟糕的话,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将因此蒙损。

*不守规则 掠夺性贸易政策*

这位经济评论家说,中国起初是在现有的全球框架中追求自己雄心勃勃的目标,而美国则在2001年的时候,支持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是,随着中国变得更加富有,它却越来越忽视原有的规则:它人为地压低人民币币值,采取掠夺性的贸易政策,而这样的政策刺激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增长,美国的制造商却因此成为最大的输家。

萨谬尔森指出,中国还在尽力地保证石油、天然气和铜等基本原材料的供应;即便其他国家因此受损,中国也无动于衷。他说,美国和中国都在顾及自身的利益。但是他认为,美国将全球经济的繁荣视为权力延伸的手段;而中国则将全球经济当作是它的出口和原材料的有保障的市场,并以此维护国内的稳定。

*为华辩护*

但是英国牛津大学伦敦政治和经济学院的经济学者琳达·岳博士对此则持有不同看法。

她说,“我不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带来威胁。事实上,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不久前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于全球经济是有益的。我们有时候会听到这样的批评,说中国在贸易上的强势地位威胁到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如果大家都按照规则行事,说实在的,这也只不过是自然的市场行为而已。”

琳达·岳说,任何国家首先考虑的当然是自身的利益,而有效的机制可以对此加以规范和约束。

“我认为,自身利益实际上是市场背后的无形推手。重要的是在国际舞台上应该有适当的机制对各个国家在这个体系内的行为进行约束。”

*僵硬的汇率之害*

不过琳达·岳也承认,目前的确存在令人担心的潜在经济动荡因素。她说,美国经济不是动荡型经济;中国经济虽然至今没有出现动荡,但是它的僵硬的货币汇率如果不得以改变,可能会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潜在动荡因素。

萨谬尔森在他的文章中指出,僵硬的人民币汇率已经促使欧元对美元汇率的上涨,而这将会对欧洲带来衰退的威胁。同时,他还批评中国损害了世界贸易谈判,而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导致它对伊朗和苏丹政权提供支持。

*下一任美国总统的难题*

萨谬尔森将美国称作是旧秩序的建筑师,而中国则是新秩序中的崛起势力。

他告诫说,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分歧会使下一任美国总统处于两难境地:如果美国无所作为,中国的经济民族主义将会削弱世界经济;但是如果美国反而变得更为民族主义化,它也会变得和中国一样。

他说,全球化意味着相互依存;大国对此予以忽视的话,他们将会深受其害。

关键词:萨谬尔森,中国,世界经济,威胁,规则,美国,贸易,人民币汇率


 

TOP

直接说 中共 威胁世界安全算了。
中国威胁这,威胁那,要是中国现在散了,就TMD全不叫唤了

TOP






华尔街日报中文版



中国辉煌过往难掩暗淡未来



| | |
2008年08月25日10:23


国刚刚举办了一届发展中国家主办过的最恢弘奥运会,将其一系列非凡成就推向了最高潮。自30年前开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让许多民众摆脱了贫困,人数之众是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中国很快将会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现在到了要啃硬骨头的时候了。

拥有如此成就的中国却令人惊异地有着一个并不甚光明的未来。推动中国前一阶段经济迅速发展的各种政策效应和社会趋势大体上已不复存在。

经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政治稳定性和经济自由化相对简单的结合,这使得中国由科技落后的农业国一举赶上了其他国家。随着中国人口逐渐老龄化和城市化,同时其产业不再像以前那样与外界隔绝,上述结合所产生的效力也逐渐弱化。

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学者、曾任世界银行(World Bank)亚洲业务首席经济学家的霍米·哈拉斯(Homi Kharas)说,帮助中国从贫困发展到当前水平的政策未来将不会产生同样的效益,中国需要适应这一现实。



Associated Press

奥运志愿者们在观看“鸟巢”燃放的焰火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无法延续自1979年开始改革以来的发展势头,但需要找到新的增长源泉,并应对新的挑战。华盛顿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中国问题学者裴敏欣说,中国政府已经收获了最容易实现的成果。

中国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强劲表现可能会提高其信心。为了回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担忧,决策者们已经着手实施他们所谓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在研发方面的开支每年增长20%以上,这应当会在创新和提高效率方面带来回报。政府大幅增加了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数,而私营企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

中国上述努力成功与否将对全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中国的崛起令西方许多人焦虑不已──而且肯定会在美国总统大选的最后阶段成为讨论话题。但如果中国无法保持增长,也会损害许多发达国家的利益。

美国财政部长亨利·鲍尔森(Henry Paulson)在上周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些美国人担心中国会超过美国,其实这是操错了心,他们应该担心中国政府可能不会实施关键的改革,或是中国将会面临重大经济难题;中国经济一旦出现严重问题,将威胁到美国及全球经济的稳定。

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十分广泛,但有三大挑战最为突出:就业人口的转变、贫富差距扩大以及能源和环境资源方面严重的供应瓶颈。


人口


中国的先例可不那么让人振奋。拉美和中东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经历了迅速发展的阶段后变得停滞不前。经济学家们有时称之为“中等收入陷阱”,因为许多国家都未能实现可让经济更为繁荣的持续增长。

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发展的节骨眼上,虽然摆脱了贫困,但仍远远称不上富裕。以人均收入计,中国在全世界排第100位,比纳米比亚略高,但落后于哥伦比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经常说目前是中国改革的“关键期”。

未来几年,中国将成为城市人口占多数的社会。由于城市工人的收入为农民的三倍以上,每年有逾1,000万农村人口涌进城市,从而稳步推动了经济发展。但城乡人口的比例最终将会稳定下来。届时人们就必须找到其他办法来提高收入,比如学习新的技能。

除此之外,越来越少的劳动力还必须供养越来越多的老龄人口。联合国预计,2010年以后,中国的工作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逐渐下滑,2015年后工作年龄人口的绝对值也将开始下降──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严格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终于要见效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统计学家王德文说,中国迄今为止四分之一的经济增长可能得益于年轻且不断增长的劳动力大军所贡献的“人口红利”。但他和其他学者认为,中国未来的增长必须依靠以更少的资源创造出更大的效益,也就是说不仅要更努力地干,还要更聪明地干。

中国在实现产业升级方面正取得一些进展。学者们说,中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要比同等收入的国家高很多:中国机电产品占出口产品的比例与富裕程度是中国两到三倍的国家大体相当。继续以这种势头发展有助于保持中国的竞争力。而北京奥运会的宏伟规模则显示出,中国领导层正努力使中国经济实现如下转变:把经济增长的基础更多建立在成熟的消费者和跨国服务业上,减小对农村劳动力和廉价出口商品的依赖。


资源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另一个压力来自于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能源和原材料的巨大消耗,以及对国内空气、可耕地和饮用水资源的破坏。如果不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中国的发展终将因这些生产要素的供应出现瓶颈而受到抑制。事实上,中国最近几个月一直为汽油和电力短缺所困扰,这表明中国对资源的消费不能是无限度的。

中国人已经在为此做出调整。26岁的邱家新(音)是上海一所学校的管理人员,一年前刚刚买了一部别克凯越(Buick Excelle)轿车。但自从政府被迫上调燃油价格以来,他上个月一天也没开过这辆车。邱家新说这辆车现在成了自己的负担。他现在改乘公共汽车上班了。

中国的年人均能源消费量折合1.4吨石油,这个数字还是比较低的。如果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达到美国的水平,即每人每年相当于消耗7.82吨石油,那么届时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就会相当于目前全世界所消耗的能量。虽然中国要达到美国现在的人均能源消费量远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即使是现在的全球石油消费量已经使石油公司们难以应付了。

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教授许小年说,结论是显而易见的,要么中国的经济增长会因能源瓶颈而在某个时段停滞下来,要么中国就必须降低能源消耗或大幅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在降低单位GDP能耗方面一直未能实现预定目标。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位GDP的能耗量仅下降了2.9%,降幅不及去年全年的3.7%。包括许小年在内的经济学家们说,中国应改变政府将能源价格人为定在低水平的现状,更多地由市场来决定能源价格,这样才能形成节能压力。


社会不平等


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仅仅30年,以贫富差距指标来衡量,中国已经成了世界上最不平等的社会之一,比超级资本主义的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应该承认,贫富差距拉大是有其益处的,毛泽东时代强制实施的平均主义妨碍了人们劳动积 性的发挥。但中国目前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正日益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那些因兴建工厂和其他设施而被拆迁的人往往心怀不满,有时还会发起暴力抗议行动。

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修补已遭破坏的社会保障体系。虽然中国政府已在着手这方面的工作,但工作力度还有待加大。

中国人在挑战政府权威方面正变得更加大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需要拓宽人们表达对政府不满的合法渠道,否则就有可能加大政府与人民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增加政府应对各种挑战的难度。

中国共产党还需要使党和政府为那些未能从经济繁荣中获益的人们担负起更大责任,这是一项艰巨任务,因为它需要那些从当今体制下受益最大的权势阶层主动改变现行制度。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裴敏欣说,共产党需要尽全力解决这一问题。他说,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不仅仅涉及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利益调整,还会在统治精英内部造成意见分歧。

Andrew Batson / Jason Dean




[ 本帖最后由 snorkeler 于 2008-8-25 08:28 AM 编辑 ]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
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