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应川
香格里拉对话」现在成为美国遏制中共,宣示其亚太政策,鼓动南海周边国家围剿中共的舞台。美国国防部长潘尼塔在今年香格里拉对话的演讲中,阐释了美国的亚太政策及其新军事战略计画。未来美国会持续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到2020年美国海军有60%的军力将部署到太平洋地区;并称这是所谓的「力量再平衡」战略。
意在散播威胁论
潘尼塔的演讲,对美国新军事战略计画有了新意。其论点更符合近期一些军事分析家的看法。他们认为,依照美海军情处的预测,未来中美在太平洋上海军的实力将逆转;「空海一体战」亦面临着挑战,实施远端精确打击,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因为,太平洋上的作战环境,让共军拥有「主场优势」。共军得益于隐蔽、分散的海、空及二炮基地;以上百的机场,对付美军的十余个机场,并以强固的导弹阵地,对付美军无法掩蔽的海上力量,基本上共军享有巨大的优势。而更严重的在「边际成本」。共军可以用美军一艘作战舰艇的成本,生产出数百枚甚至上千枚反舰导弹。此一导弹数量是整个舰队难以负荷之重。
美国所能拥有的是地缘战略优势。是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建立的盟友和伙伴关系网络。美国利用这些网络,迫使共军不得不攻击更多的国家,而削弱其优势。故潘尼塔的演讲,其意在散布「中共威胁论」,布建并强化其在亚太的盟友网络,以对抗中共。
几乎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造访了北京,接着又在「上合组织」会议中,展现出团结力量,成功凝聚共识。成员国同声反对对叙利亚的武力干预或强行「政权更迭」。会议期间,多国竞相要求加入组织。象征着组织的扩大,亦代表多极世界新力量的形成,具有地缘战略上的特殊意义。
重经济更胜威慑
香格里拉对话的成员以西方世界或海权国家为主体,而上合组织则结合了陆权国家及其意识形态,展现出与海权国家分庭抗礼的意味。中共的两样情,确定了他的大国影响是陆权国家属性。从地缘战略「国家有机体」的角度视之,陆权国家重资源,而海权国家长于商业及贸易利益。中国大陆处于史派克曼(Nicholas J. Spykman)所谓的「边缘地带」,具有陆权与海权的双重性格。
中共得到「上合组织」的支持,减轻了陆上翼侧威胁。基于贸易的扩张,必须突破第一岛链的束缚,走向大洋。战略上,美军的盟友网络,分散配置的「再平衡」战略,虽然可以减少遭致攻击的损害,但「分散」的结果,亦难对共军采取有效的攻势打击。故美国的战略,重在经济利益而不在军事威慑。旨在搅动亚太安定环境,激起军备竞赛;牺牲亚洲的经济成长,破坏中共在安定环境中的发展势头,以达到遏制的目的。
应对美国的这种战略,中共不宜追求广泛的攻势而与美国及其盟友为敌,宜采重点打击,导致整个防卫网络的逐渐崩解。但从地理形势上看来,突破位置的选择,不外从琉球经台湾到菲律宾这段岛链。无可讳言的,在心理上台湾存在于美国的盟友网络中;虽然两岸关系正逐渐改善,但不致影响战略格局。台湾正处在两强冲突的风暴中心,势必要正视战略环境的变迁,重新思考未来的战略走向,考虑可以接受的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安排。
(作者为退役中将、中华战略学会常务理事)
台湾 中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