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香港观察:谁断送了香港的自主权?

香港观察:谁断送了香港的自主权?

末代港督彭定康在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1996年)的最后一章,最近再度引起港人注目:
「我感到忧虑的,不是香港的自主权会被北京剥夺,而是这项权利会一点一滴地断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裡。」
作为一位经历过香港过渡期的风浪,见证回归前后变迁的香港人,重提肥彭的旧话,感到的已不止是忧虑,还有许多的悲伤。这彷佛是个已实现的预言,只要细算一下,十六年后的今天,香港还剩多少自主权?又有多少是香港人出卖了自己?
以行政效率取缔民主谘询
上周发生的几件事,已可看到,香港的行政和立法机关的自主,几乎因要听命于西环(中联办)而断送。那边厢,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朱育诚,联同清华大学教授林泰高调批评香港「太三权分立」,降低行政效率,朱育诚更直言「梁振英应该发挥狼性」,而梁振英也「不负所望」,推出新政府「架构重组」方桉,坚持要在7月1日前通过,而且不作公众谘询。到目前为止,社会根本还未来得及讨论这个影响全港市民的方桉。
新政府未上场就快刀斩乱麻,企图以高度的行政效率取代製作需时的民主谘询,明显就是践踏市民的参与权利。而议会中的少数议员为抵抗这个蛮不讲理的做法,在现行的制度下,唯有以拉布(Filibuster)抗争。
只可惜,梁振英一句「拉布此风不可长」,再与中联办会面两小时(据称是讨论CEPA,但大家也估计,在这个关键时刻,岂有讨论这个毫无急切性的议题的必要?),然后立法会主席曾钰成就破天荒引用议事规则第92条去终止修订辩论,以命令代替讨论,为日后立法会的辩论种下祸根。
拉布最后必未可以扭转形势,但是在政府并非由民选产生的制度下,是反对派或少数声音可作抗争的最后手法。但这场由中联办、梁振英和曾钰成这些左派巨头携手合演的戏,以效率为由取缔共识和讨论,就如时事评论员程翔所说,显示了香港的「四化」危机其实已经出现了──「两制」变得「一国化」、西环治港「常态化」、意识形态「大陆化」、还有治港队伍「左派化」。
梁振英未上任已频频现身西环(中联办),而且毫不避忌,令西环治港成了常态。而政府欲以行政效率为前提,令立法机关成为橡皮图章,意识形态大陆化也愈益明显。而最可悲的是,许多市民只知拉布「阻住地球转」,对参加拉布的数名议员十分反感,却从没有意图理解拉布的用意。而「走温和路线的民主派」(尤其民主党)也没有加入拉布阵营,给人为了保着下一届议席而作出了向政府妥协的印象。在这牵涉到捍卫香港核心价值的时刻,泛民许多议员,原来也没有什麽底线。由去年五区公投开始,泛民一盘散沙,加上民主党在许多重要议题上──由领汇上市到年前的政改方桉甚至最近的版权法、竟然和建制派的立场差不多,作为香港人,难免有点被自己人出卖的感觉。
三权分立面临挑战
香港的行政立法机关的自主性已岌岌可危,而中方在这个时候再次高调提出三权合作,批评香港「太三权分立」,其实无法令人不担心香港另一道防线──法治,也快要崩溃了。
回归以来,政府在多宗司法覆核的桉件败诉,林泰就对「一个公民告一下,(港珠澳)大桥能推迟3个月」嗤之以鼻。而左派也有言论(歪论?)指香港法院中竟然有外籍法官,就是违宪。
终审法院常任法官包致金将于6月退休,而政府也没如以往做法般向他提出转任非常任法官的续约安排。再过两年,终审法院的所有常任法官也全部退休,即是说,三年后的终审法院就要全面换血。
政府和建制派动辄要释法,显示香港法治概念愈益薄弱是不争的事实。而三权合作之风从北面吹来,且愈吹愈强劲,未来特首又肩负为中央整顿香港「歪风」的任务,政治任命的色彩也愈来愈浓厚。司法独立这个最后碉堡能否守得住,或是已有了「自己人」,怎能叫人不忧虑?
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被誉为香港核心价值的最后防线。传媒的自我审查日益严重,新闻自由有多脆弱已不用多说。要是连司法独立也给自己人偷换了,那一国两制,就真的活生生给香港人自己埋葬掉了。

BBC中文网 - 香港观察 - 香港观察:谁断送了香港的自主权? »
末代港督彭定康十六年前对香港的忧虑,今天是否如预言般,一一应验过来?

魔由心生,一念成魔,夢魘裡的心魔。

TOP

党治港

TOP

回归以前骂大陆    回来以后骂自己

傻孩子  回来就由不得你了

慢慢调教

TOP

“香港的自主权”这种说法很奇怪。可以说“港人的自主权”,因为香港人是中国公民,有决定自己政治选择的权利;而香港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它怎么“自主”呢?

TOP

香港要变臭港了,香港人,离去吧,到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去。

TOP

赤化香港,同化香港,取代香港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