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中国的大学还有救吗?

中国的大学还有救吗?

作者:张鸣
    当下的中国,左右分歧严重,如果说两派还有共识的话,那就是都认为大学出了问题。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实际上是很多人的同问。不过,问归问,质疑归质疑,大学的堕落,却依然故我,而且滑落得非常之快。如果说过去我还感觉大学像衙门的话,现在的大学,已经比衙门还要衙门了。好几次记者问我,中国大学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我都回答说,中国足球。
     
    当然,这样的回答,多少有气话的成分。中国的大学,之所以走到今天这步田地,其实跟中国足球相似,原因是官僚机构导向的产业化,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集团,大学实际上变成一个教育利益集团牟利的祭坛。只有行政化,才能保障集团的利益最大化,只有垄断经营,才能使如此行政化的大学维持下去。所以,无论外界怎样批评,人家都是笑骂由你笑骂,好官(学)我自为之。
     
    中国大学唯一的出路,就是开放。当年民国大学之所以有办得好的,关键在于当年的大学格局,是三足鼎立——国立、民办和教会大学同时存在。国立的北大、清华不错,民办的南开和厦门大学也不错。至于教会的大学,但凡能叫出名字的,几乎个个都是好大学。北方的燕京、辅仁大学、协和医学院,长江流域的金陵、圣约翰、之江、华中大学,广东的岭南大学,在中国的大学史上,有哪一个不是声名显赫呢?教会大学,在最初虽然有过浓的教会色彩,但经过五四运动之后,这样的色彩逐渐淡化,后来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世俗化的变革,跟国立和民办大学面目相近了。
     
    人们都知道,中国的大学,不是中国的国粹,而是引进的产物。虽说京师大学堂开办较早,但真正开始在中国开设大学课程的,还是外国人。中国人办大学,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既有走出去的学习,也有在家门口的学习。教会大学的竞争,至关重要。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是国外大学多少年积累的经验,也是大学要想办好所必须遵守的规矩。人家按这个规矩办了,而且办好了,你再办,如果不按这个规矩办,就办不好,甚至按这个规矩办,不下比别人更大的功夫,都比不过人家。办不好,那你的生源就不好,甚至没有了。民国期间,也不是没有权力机构,想渗入大学,也不是没有民办大学,出现牟利化倾向。但是,在竞争中,这些迹象都成不了气候。 民国也有大量的野鸡大学,专门给那些需要“文凭”的准备的,但是,这样的大学,没有人在意,等于不存在。办大学的人,不管你是谁,只要想办好大学,就只能按规矩来。那一时期军阀办的大学,比如张学良办的东北大学,唐继尧办的东陆大学(云南大学),曹锟办的河北大学,之所以还差强人意,就是因为他们大体上都能按规矩来,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大学。
     
    虽然说,民国的大学传统,早已不复存在,但是现在办大学,本质上还是得跟先进国家接轨。如果根本不打算接轨,只强调自己的特色,我们现在就该办旧式的书院,不需要办什么大学。所有的学科分类,还是按我们的老一套,经史子集,而不是今天的什么理学、工学和法学,大学生也不该学外语的。当然,大学的研究论文,也更不该追求SCI数量。像现在这样,跟人家半接轨,而且不守规矩,实际上更可怕。讲学术,不讲求学术自由,追求SCI论文,不讲求论文的影响因子,办大学,大学却像机关。这样的大学,无论大楼盖了多少,设备进了多少,总归用处不大,号称已经是普通教育的大学,连国家产业升级的技术人才都提供不了。所以说,要想大学有用,还是得接轨,像深圳南方科技大学那样,老老实实比着香港科技大学来办。
     
    不过,在目前的状况下,让大学按南方科大的模子办,并不现实。由于有垄断经营的保障,无论大学烂到何种地步,中国人只要没都有能力把孩子送出去,它们就有市场,因此也就能保证自己的垄断利益,它们也就没有动力改革。所以,打破僵局唯一的出路,就是开放。不仅多一些像深圳南方科大这样的异类大学,而且允许民间开办高层次的大学(不像现在这样,只允许民资办低层次的三本院校),而且打开大门,让外资和教会来办大学。原有的教会大学,应该恢复。如果担心政治失控的话,可以由政府制订有关政策法规约束之。
     
    众所周知,中国这些年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这要归功于改革开放。但实际上,所谓改革的前提,就是开放,如果不开放,就没有改革。没有走出去,引进来,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就无从谈起,现代企业制度,也无从建立。市场化不可怕,产业化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规矩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中国经济现在的问题,是某些领域还存在着垄断,整个市场还存在着看得见的手——权力的操控,这都是下一步改革的目标。而就大学而言,严重的问题是,全领域都是官僚化的垄断经营,这样的产业化,才是真正的罪魁。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感到,现在的大学,连当年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学都不如。
     
    跟国民收入水准相比,现在的大学,收费已经相当高。也就是说,无论教育行政部门承认与否,大学的产业化程度都已经相当高,一边付费,一边提供服务。这种产业化所提供的服务之所以如此恶劣,是因为它是跟官办科举式全国统考相匹配的阶梯式的垄断经营,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人们只能比烂,在烂的中找相对不太烂的。产业化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家付费之后,仍然得不到应得的服务,对于大学教育而言,就是得不到学生期待的知识和能力素质训练,到就业市场上,根本无法适应。如果现在的大学,如有些人所说,还是一个计划经济的堡垒,那么改革还好办一些,单纯通过行政杠杆,就可以撬动。但是,现在的大学,已经变成一个具有官方权力背景的垄断公司,不通过开放,引进外来因素倒逼,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虽然教育界看起来死气沉沉,但它跟其他领域一样,子改革30多年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一步的改革,都面临着一个顽固而巨大的利益屏障。打破屏障的利器,就是开放。

—— 原载: 作者博客

TOP

当然还有救,只要按能按规矩办,别瞎折腾,别乱教,不出二十年就能造就一批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好大学!

TOP

没救

共匪不灭,提什么都是扯蛋
      了来可你
阴                    阳
曹                    世
地                    三
府                    间
古                    为
往                    所
今                    欲
来                    为
放                    任
过                    凭
谁                    你

TOP

没救了!!!
文可提笔控萝莉,武可床上定人妻!

TOP

共匪不灭,或党禁不解!!!
提什么都是扯蛋!
倒行逆施,终有臭腊肉曝广场
寡信缺德,断无好子孙留人间

TOP

基本同意没救之说,烂在根子上咯……

TOP

没救了 没救了 没救了 没救了 ,烂在根子上咯!
鸡国没有外交家  没有经济家 没有军事家  有个傻逼城市  投资五千万想复制乔布斯  这帮傻逼  脑子进水了  他们不知道  除了复制一群群的二逼  他们什么也造不出来

TOP

社会都没救了,还指望大学那一亩三分地?

TOP

等什么时候饭店里吃的不是地沟油再说吧……

TOP

大学怎么开发?
只见名词没有方法,这文章营养不高
什么才叫开放
怎么开放?

TOP

蟑螂不死,大家都得死.

TOP

引用:
原帖由 jzh0520 于 2011-5-6 20:28 发表 当然还有救,只要按能按规矩办,别瞎折腾,别乱教,不出二十年就能造就一批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好大学!
你这等于没说! 教育要把权力还给教育本身而不是政治,政府没有权力干涉,这是自由的前提,也是教育的前提。有独立的人文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就是好大学,是不是世界一流无所谓,标准本来就是个时刻在变的东西,如果总是要20年赶上,30年赶上,那只不过又是一次大跃进而已,和教育本身背道而驰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