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讨论的是:为什么近日的央视新闻如此引导我们对时事的看法?
江湖雀语:今日新闻说看法
·央视二套举办《七个怎么看》节目,请部长来回答国内“七个热点”的相关问题。
·今年全国的土地运作有10%违法违章。此前,闲置五年以上者占30%以上。
·政策有福音,落实有杂音。我国最低工资的提高难以落实。
·倒卖个人信息已经入罪,但在网上依旧有大量倒卖者。
·一块楼板掉落当街,市民打通市民热线四天,无用。市民自己凑钱搬走。
·银监会对银行乱收费叫停,但是如小额帐户收管理费者,银行照样收费。
·江西乐平推行交通违章罚款“包年”,每年八千元。
·国家要求大城市实行“菜地最低保量”。原因之一:眼下菜价90%为运输费。
·我国四分之三的报废汽车还在上路。原因:国家的报废补贴太少,废车私卖普遍。
·山东寿光给拖拉机上货车交强险,致使多数拖拉机为对其规避,不上牌照,成黑车。
·房贷风险可能升级。银行对个人负资产建立监测体系。
·宜万铁路从詹天佑开头,修了101年 ,终于贯通。其被称为:世界桥隧博物馆。
·我国宽带使用费比发达国家高上百倍。多数人认为教育不公平,有钱就能上好学校。
·杭州择好地段建保障房,有在风景区周边者。然,价格、租金都将较高。
·一华人在美国超市购进几十只名牌包,被列入拒售者的黑名单。
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央视选定的是: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不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和腐败。这些的确堪称热点。问题是:我们老百姓想知道的不是对其怎么看,而是要执政者回答:应该对其怎么办,如何才能纠正、杜绝之。
因为央视的所谓“怎么看”,不过是把坏事看成好事,看到光明的未来而已。
比如闲置土地,怎么看无所谓,关键是责任人是否受到了惩处,其后台的官员捞到的好处吐出来了多少?低工资的难以落实也是这样:执政者惩罚了几个责任人?还有倒卖个人信息,入罪只是看法问题,抓了谁,办了谁才是问题的解决。最典型的是好看的热线电话办事却不灵。对怎么办不落实,就会有银行胆敢不听监管的命令;警察罚款的违章犯法……落到老百姓头上的,自然就是连蔬菜也买不起。
以报废的汽车为例,它在路上跑,无论怎么看,交通事故的危险依旧,还是得拿出具体的办法来解决。否则,犹如拖拉机被当成卡车收保费,七十元的保费可以收成四百多,黑车能不泛滥?这就难怪老百姓会负资产了。钞票都叫不民主的社会管理方式,在用“怎么看”哄人的同时摞走了。也难怪铁道部要拼命修路、提高车速,因为可以借此机会提高票价。至于什么通讯费用,特别是宽带的使用费,还有教育费用,就更是能多捞一分的决不少赚五厘。就执政者来说,对社会问题不考究怎么办,只侃侃怎么看,如果不是已经手足无措,那就是在放纵问题朝更为恶劣的方向发展。
楼市是眼下最大的例子,就算已经想好了办法,用建设保障性住房来解决问题,可是,只要一旦沉醉于“看好形势”,就来了新花样:保障性住房被盖在了“好地段”上,然后,人家可以借口“地段好”来收高价,以保障当地房价的整体不下跌。
还是美国佬较之“怎么看”,更讲究“怎么办”:你要来炒我的紧俏货,我就不和你做交易!无疑,这底气来源于其社会管理方式的理性——民主的利益牵制与合作。
就我们中国而言,如果再不改变社会的管理方式,别说是对社会问题的怎么办挠头,就是光动动嘴皮子,说说该怎么看,也未必就能够讲得清楚,骗得人服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