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天涯杂谈』新成渝高铁拍脑袋的规划(进入居民区)

『天涯杂谈』新成渝高铁拍脑袋的规划(进入居民区)

『天涯杂谈』新成渝高铁拍脑袋的规划(进入居民区) 作者:天鼎星上的来客 提交日期:2009-12-31 12:21:00 访问:6441 回复:109 2009年12月23日,成都市规划局在自己网站并不起眼的地方,公布了一个成渝高铁规划改动的图纸,并在2010年1月3日截止收集意见(大家都知道政府部门元旦节要放假3天的),规划图纸具体地址为:http://www.cdgh.gov.cn/structure/lm_ghgk/gggs_nr?inf       据传前方案为从沙河堡直接出城,改动后的规划是:成渝高铁将在原成昆线上面架高架桥,一根轨道靠川师边,一根靠蓝谷地,逐渐升高,在肯德基边的国槐路上跨过成龙路,离川师宿舍直线距离不超过200米,离蓝谷地的直线距离不超过80米,最短仅仅20米。     成渝高铁建成后,对外公布的数据位3—5分钟发出一趟车次,大家可想而知噪音和电磁辐射有多大!         一是成渝高铁改动规划,测算过影响周围的人的数目了吗?周围有蓝谷地等几个小区,有川师大几万学生?成渝高速的规划居然已经通过了环评了?环评时候必须履行征求意见、公众告之程序,成都市环保局做了这些工作了吗?         二是成渝高铁的规划事前征求过当地学生和市民的意见了吗?还是等规划都出来了才告知被影响的周围住户,这种情况符不符合相关规定?况且这个规划明眼人一看就有问题,为什么不从沙河堡直接出城(据说是因为万科公关得好,所以改动了规划),偏偏要从川师大这边绕一圈,难道川师大的师生们就该被辐射吗???          三是周边有四川师范大学,锦江实验小学,川师附属小学,金苹果幼儿园......如此之多的未来一代在这个地区生活,学习,成都市规划局是否有考虑过此高架铁路对他(她)们身体的伤害?          四是既然此线路周边学生的校舍,公民的住房,社区在先,那为什么还要将噪声,空气,电磁污染如此严重的高架铁路设计在这样一个住宅,居民如此密集的地区?为什么不尊重公民的居住权?!     原帖在此:成都版已经闹翻了天,希望得到大家支持。http://bbs.city.tianya.cn/tianyacity/Content/284/173953.shtml

TOP

成渝高铁无处诉说的痛
关于撤消新成渝高铁绕进三环居民区
规划方案的请愿书

前言
新成渝高铁规划将插入三环,从川师旁边众多人口稠密区穿行,高铁项目利国利民,但若选址不当就是害国害民,且不说巨大的噪音、恐怖的电辐射,单是三环内那高耸入云的铁路高架和三五分一班的列车就会让城市容貌大打折扣。纵观世界发达城市未见高铁进入市区,与民争地的现象。经过多年经营,川师本部,锦江区一片,三圣花乡,众多农家乐的兴起,已经让原本荒芜的大观堰片区成为成都市区为数不多的人居片区,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醒,安静清幽。成渝高铁本可由东站直接绕行三环外,可拍脑袋的规划局大人们难道就见不得这里的人民过上舒坦的日子,硬生生绕入三环,还进入居民聚集区,让众多耗尽家产的房奴们目瞪口呆,也让早已定居此处的老居民们坐立不安。
  交通工程服务的对象是人民,也只有人民,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和拍脑袋图省事的规划行为是可耻,受到侵扰的人们只有奋起抗击。

一、突然变道的新成渝高铁规划
2009年12月23日,成都市规划局在自己网站并不起眼的地方,公布了一个成渝高铁规划改动的图纸,并在2010年1月3日截止收集意见(按国务院通知,元旦节要放假3天的),(http://www.cdgh.gov.cn/structure/lm_ghgk/gggs_nr?inf),据传前方案为从沙河堡直接出城,改动后的规划是:成渝高铁将在原成昆线上面架高架桥,一根轨道靠川师边,一根靠蓝谷地,逐渐升高,在肯德基边的国槐路上跨过成龙路,离川师宿舍直线距离不超过200米,离人口密集的社区蓝谷地等最近直线距离不超过20米。

二、关于高铁及其电磁辐射危害
在此规划公布之前,周边的居民对高铁的认识十分有限。以下是我们利用各种途径收集得来的关于高铁的相关知识:
高速铁路是指营运速率达每小时200公里的铁路系统(也有250公里的说法)。早在20世初前期,当时火车“最高速率”超过时速200公里者比比皆是。直到1964年日本的新干线系统开通,是史上第一个实现“营运速率”高于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
高铁对城市的发展起着不可忽略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它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是经过国际公论的。我国于1988年颁布了国家标准GB 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该规定中防护限值的适用频率范围为100kHz~300GHz。防护限值与频率的关系见图5-4-7。是防护限值的上限。按照设计要求,“铁路两侧30米内严禁新建居民住宅、学校和医院等噪声敏感建筑物;距铁路外轨中心线两侧30米以外、200米以内的区域内不宜临路新建学校、医院、敬老院和集中住宅区等噪声敏感建筑物。”
高铁供电电压为2.75万伏,对周边环境及居民至少有如下影响:
1、英国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每年500名白血病患儿中至少有两位直接与高压电线等引起的电磁辐射有关;
2、瑞典国家工业与技术发展委员会--居住在距高压电线300米以内地段的儿童患白血病的概率是一般儿童的2.7倍以上;
3、美国加州健康科学评价机构--电磁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罹患儿童白血病、成人恶性脑瘤、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流产等的危险性的增加,可能引起自杀和成人白血病;
4、美国得克萨斯州癌症医学基金会--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工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要快24倍;
……
医学证明,辐射电磁波对人体有八大伤害:
1、细胞癌化促进作用;2、荷尔蒙不正常;3、钙离子激烈流失;4、痴呆症的引发;5、异常妊娠异常生产;6、高血压心脏病;7、电磁波过敏症;8、自杀者的增加。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女性和胎儿尤其容易受到伤害,调查表明:
    1到3个月,受到强电磁辐射可能造成肢体缺陷或畸形;4至5个月,受到电磁辐射可能引起智力发育不全,甚至造成痴呆;6至10个月,受电磁辐射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出生后体质弱,抵抗力差。
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国际癌症研究组织--是造成儿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 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 周围有高压线经过的住户居民,患乳腺癌的概率比常人高7.4倍; 影响人类的生殖系统,主要表现为男子精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如果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压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的使用; 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
我国杭州高铁也有实例:
高铁进入杭州段按现有走向设计大约有20几公里经过杭州市中心城区,沿途出有大量企事业单位外,还有大量的被征地农民的住宅。根据附近“农民”反映,高铁经过路段只在2侧18米以内给与补偿,18米外不予考虑。从已经得到的数据看,现有我国已经运行的京津高铁时速不过200公里,但其震动的影响已经给500米以外的农居造成很大破坏,仅噪声一项铁路30米外的等效值就达到了84dB!声强度超标32倍之多,那么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如何保障18米外的居民健康呢?
WHO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及 WHO 专题工作组经评估认为极低频( >0Hz-100kHz )磁场与儿童白血病及脑癌有关,当工频( 50/60Hz )磁场暴露强度超过 0.3μT 或 0.4μT 时儿童白血病的患病风险增加 2 倍,据 WHO 统计显示约 1 % ~4%的儿童长期暴露于强度大于 0.3μT 的工频磁场环境。虽然人群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室研究资料尚不能证明工频磁场与儿童白血病存在因果关系, WHO 在其新出版( 2007 )的环境健康标准极低频电磁场专论中强调,尽管低强度环境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机制尚未阐明,但不能就此排除低强度环境电磁辐射能够产生有害的健康影响。同时由于电磁辐射无所不在,几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暴露于电磁辐射,因而即便其对人类健康影响十分轻微,也将会对人类的公共卫生产生巨大的冲击;如果其中某种健康影响是不可逆的(如肿瘤),那么其所造成的经济健康损失必将是沉痛的。
WHO 认为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极低频电场和磁场对公众产生已知的健康危害,鉴于电磁辐射健康影响研究存在一定的科学不确定性, WHO 认为各国在制订电磁辐射预防策略时应当综合考虑电力行业对社会和经济的巨大贡献,应当采用低成本的预防措施,而不应当 主观臆断的将暴露限值降低到不符合科学规律的程度。 ( 以下内容译自 WHO 环境健康标准 2007 专论 - 极低频电磁场 ) WHO 建议如下 :
1. 各国决策者应当为公众及职业暴露人群制订极低频电场和磁场暴露指南;国际暴露指南是最好的暴露指南;
2. 决策者应当制订极低频电磁场防护规划,对各种发射源的电磁辐射进行检测,从而确保公众及职业暴露人群的暴露水平不超过暴露限值;
3. 在不影响健康效益、社会效益及电力行业的经济利益前提下,采取低成本措施合情合理的预防极低频电场和磁场暴露;
4. 决策者、社区规划者及生产商在新建电力设施及设计新型电力设备(包括电器在内)时应当采取低成本的措施预防极低频电场和磁场暴露;
5. 如果能产生其他额外的效益(如增加安全性)、或不需要增加成本或成本很低时,可以考虑改变现有工艺以降低设备或设施的极低频电磁场暴露水平;
6. 在考虑改变现有的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时,应当对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考虑;
7. 地方政府应当加强网线管理,在新建电力设施或对现有的电力设施进行线路改造时应当减少非故意地面电流,确保安全;以前瞻性措施防范违反网线管理规定行为或判断现存的网线管理问题是代价昂贵的,可能也是不合理的;
8. 国家管理部门应当采用有效的、互动交流的公开策略使所有业主参与从而形成明智的决策;这一策略应当包括如何减少各业主自身暴露水平的内容;
9. 地方政府应当改善极低频电磁场发射设施的规划,在为大型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选址时应当由企业、地方政府和公众进行良好的协商;
10. 政府和企业都应当促进电磁辐射研究,减少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健康影响的科学不确定性。
由上可见,新成渝高铁如按规划改道所建绕进三环通过成昆线等沿线楼盘、学校密集区,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将构成严重的危害。

三、成渝高架快速铁路绕经东南三环内的直观影响
城市发展不是破坏性的发展,在追求城市扩张和便利的同时,给市民带来优质的人居环境也是利民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此次规划变更,让人完全不能理解从新建东火车客站成渝高架铁路方向为何朝成昆线路行驶,专程来绕经多个人口密集的社区和业已渐成气候的“三圣花乡”旅游景点,在三环内绕圈?就我们所知,如此不合理的规划,至少会引有以下不良影响:
(一)    对“三圣花乡”旅游景点的破坏。
经过多年快速的城市发展后,昔日的成都三环已不再是荒郊野外,高楼林立的景象已经将成都这座城市装点得更加现代化,更多的市民也都认同在这个区域居住是躲避城市中心污染的较佳位置。在成龙路沿途已经形成了以“五朵金花”为主线的农村生态旅游片区,而“五朵金花”也早已成为成都市的一张旅游名片,若客运专线按此方案建设,势必破坏这个农村生态旅游片区,对成都市的旅游和经济发展必将造成破坏性的结果,今后该片区很难进一步得到发展,此举也与市委全体会议提出的“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大举措相违背。铁路的修建势必会对这一区域市民安静平稳的生活造成巨大的破坏。
从城市美观的角度讲,庞大的钢筋混凝土桥梁横跨成龙路飞天而过的景象,这将是城市建设的最大败笔,紧邻的三圣花香新农村观光旅游也将因此而名存实亡。
(二)对东南三环沿线诸多社区、学校居民的健康影响。成渝高铁要途经的楼盘有比华利山庄、领域、紫东丽景、蓝谷地、师大本校区、雅郡、上东锦城、卓锦城、花都美林湾及整个三圣乡等居民数以万计,有四川师范大学,锦江实验小学,川师附属小学,金苹果幼儿园等校园师生几万人。快铁以高架桥方式跨过成龙路及周边地区,巨大的噪音、震动、电磁辐射,将严重危害周边居民区的身体健康,并导致居民房产贬值。成昆铁路已经让两边的居民苦不堪言,面对新规划中如此庞大的一座高架桥梁和今后每5分钟一趟的发车频率,由此产生的噪音和电磁辐射将长期影响老人、青年和儿童的身体健康,令人担忧。

四、规划变更对沿线业主知情权的严重侵犯
此次规划局关于新成渝高铁方案的变更信息,公布于12月23日在网上发表,直至12月28日才被蓝谷地、上东锦城、四川师范大学等周边的居民、学校等以偶然的方式知晓,距网上发布的公示结束期仅3日,一时间群情激愤。
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规定:
“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向公众公告下列信息:
(一)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
(二)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三)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
(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在发布信息公告、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简本后,采取调查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10日,并确保其公开的有关信息在整个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之内均处于公开状态。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以下简称“听证会组织者”)决定举行听证会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在举行听证会的10日前,在该建设项目可能影响范围内的公共媒体或者采用其他公众可知悉的方式,公告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听证事项和报名办法。
规划局发布的信息中称,成渝高速的规划已经通过了环评环节。而此次公布的规划路线变更,在12月27日前,沿线居民至少九成以上完全不知情。
以距规划改道后高铁最近直线距离不超过20米的蓝谷地社区为例,《新建铁路成都至重庆客运专线(蓝谷地小区段)公众意见调查表》仅在楼盘中寥寥几个楼道张贴不足一日,便匆匆撕去。未同社区物管进行过协调,未经其他任何渠道进行过宣传和公示,整个社区内在住和待收房的近2万人居民住户,收到此调查表的不足50人。待到12月26日起,此事经社区居民自发宣传和发放调查表,为蓝谷地社区内过半居民知晓时,距公示结束期仅不足6日,其中2010年1月1日-1月3日为全国公休日。
通过联系得知,比华利、上东锦城和川师本校区等社区和学校对此次高铁规划变道也是完全茫然,许多住户是直至被自发宣传的人问到才知道此次规划变更。试问规划局在进行环境测评的时候,将这周边几万人的知情权至于何地?
2009年12月27日开始,渐渐知情的周边居民开始按照调查表上提供的联系方式反馈自己的意见。然而《新建铁路成都至重庆客运专线(蓝谷地小区段)公众意见调查表》中留下的电邮皆被退回。最初还能打通电话反映情况,隔天直接盲音,再无反馈。
更有规划局的工作人员,在接到居民反应情况时,不仅不帮忙解决问题,把小区业主当皮球踢。一听说是反应蓝谷地的问题,立刻哈哈大笑。此般种种行径,让高铁规划沿线住户无不心寒!

五、对新成渝高铁规划的几点建议
我们并不是盲目的抵制城市发展和大局规划,但是城市的发展不就是为了人民更好的生活?
  在进行这样大局的规划前,这些专业人员为什么不走到这条即将被破坏殆尽的路线上来看一看,看看周围有诺大的川师里的多少学生,从东到东南沿途有多少大大小小的社区,住着多少万人,在这样的密集处修高铁,而且是一条拐弯绕道的高铁,是多么不科学且不明智的选择?
(一)对此次规划局变更高铁路线的公布,我们有以下几个疑问:
1、为何要如此改道?如前面所提,我们不能理解从新建东火车客站成渝高架铁路方向为何朝成昆线路行驶,做这个大大的绕道动作。如此之来,成本要加大多少,影响的居民又要增加多少?政府对此到底是如何考虑的?
2、此次规划路线的变更,是如何通过环境测评的?请给予沿线住户详尽的数据指标解释。
3、民意调查的反馈意见能反馈给谁?
(二)新成渝高铁规划,是城市现代化建议的必经之路,我们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但在规划实际路线时,提出以下建议:
1、高铁下地。高铁对城市间交通发展确属必要,然而建在原有成昆线上高架桥的快速铁路,电磁辐射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可以通过走地下轨道减到最小。建议郑重重新规划,让高铁行进轨道在地面以下。
2、高铁出三环。中国的城市规划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方式,国外居住在郊外工作在市区,而中国的城市格局完全不同,居住和工作的地方都是希望离市区越近越好。如果还将铁路修建在人口越来越密集的三环内这显然违背了我们城市的具体情况。新规划区周边除了蓝谷地、上东锦城、比华利等社区,还有中小学和川师大学,人口密度已经比较大,同时已经有通车量极大的轿子立交桥及成昆客货铁路,再加双轨高架铁路环境更是不可想象。建议将高铁路线直接从火车东站直接出城,不绕行进入三环。
(三)如规划局坚持按照不合情理的改道让高铁绕入三环,我等沿线住户仅对新成渝高铁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1、将蓝谷地,川师本部,东方丽景,锦江实验小学,大观苑,海桐苑,比华丽国际,上东锦城,46中等沿线300米以内的单位和小区全部撤迁。
  
综上所述,蓝谷地全体业主及新路线沿线居民强烈反对这一规划,希望政府郑重考虑,选择一条合理成渝高铁线路,切实为民众办好事办实事。


                            请愿人:蓝谷地全体业主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TOP

四川师范大学就成渝高铁环境影响和环评程序致领导及相关部门意见书

核心提示:投资近400亿的成渝高铁将于月底动工,全长308.59公里的成渝高铁将成都和重庆的时空距离缩短到一个小时之内。建成后成渝两地之间最短将3至5分钟发出一班动车组列车,年最高通行能力可达6000万人次。但近期论坛出现部分帖文,反映高铁在成都市内的部分线路穿行市区,紧邻高校公寓。尤其在各大社区的成都地方版块,此话题讨论十分活跃。

尊敬的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
    我们是四川师范大学的部分教职工,现就新成渝高铁环境影响和环评程序止义问题向你们表达我们的意见:
   一、新成渝高铁环境影响问题
   (1)该项目对我校及成昆线沿线社区的环境影响
   迄今为止,我们对该项目所获得的可靠官方信息极其有限。我们只知道该鬲铁是出成都火车新车站(即沙河堡车站)后,一直沿成昆线,穿过人群较密集的社R以及我忮成乩线周边地区。我校现在的地理环境如下,具体数据出自成都市规划设计院的规划图:
   川师大电梯公寓距成昆铁路中心线91米左右,距机场路东沿线内侧8米,外侧46米左右;川师大桂园小区沿铁路宿舍楼群距成昆铁路中心线1 1 8米左右,距机场路东延线内侧33米左右,外侧73米左右:川师大柳堤小区沿铁路宿舍楼群距成昆铁路中心线1 28米左右,距机场路东延线内侧28米左右,外侧68米左右;川师大沿铁路学生宿舍楼群距成昆铁路中心线1 88米左右,距机场东延线内侧73米左右,外侧1 1 3米左右。
   尽管成都市规划局于2009年12月23日在自己的网站公布了一个据说是改动后的路线图。但根据这一路线图,我们仍然无从得知:这一路线图标示的是一条高铁还是两条高铁,因为除新成渝高铁外,网上提供的成绵乐高铁也要通过上述的人群较密集的社区以及我校成昆线周边地区。而这一重要信息从未有任何相关部门向我们通告过。
    综上所述,如果成绵乐高铁也要从我们这儿穿过,学校沿成昆线而居的众多教职工和学生都将在原有成昆铁路噪音污染的基础上,又被淹没在机场路匀:延线,特别是两条高铁的噪音污染之中。这么多学生和教职工:挣扎在二重噪音污染之中,对我校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校园的建设和学校的长治久交、社会的安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中铁二院所作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住“营造期环境影响分忻”一栏,对“声环境影响”所包含的噪音污染分析,极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一笔带过,没有任何可资参考的具体数据分析,也没有任何噪音污染预测的任何相关信息,如此草率地对待民众极为关注的噪音污染,更使得我们惴惴不安,非常惶恐。
    (2)该路线及成都火车新站规划的科学性问题
    成都市城市化进程非常迅速,以致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成都火车北站严重不适应成都市的城市发展,其交通拥堵混乱状况有目共睹,为解决这一问题,按成都市的规划在城东沙河堡修建成都火车新站。目前,反思这一规划项目,是非常短视,具有严重局限的。老火车站在北面二环路外侧,新站的选址位于东面,仍在二、二环路之间,靠近二环路一侧。而目前成都市的发展,三环以内已成为市区,四环路工程已经启动,据媒体报道,五环已经纳入规划。由此可以看出,火车新站的建设无非是把北面的交通拥堵混乱状况转移到东面而已,与党和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精神不符。
     其次,鉴于这一规划已成事实,后续规划应充分估计和论证,尽可能缩小或克服其存在的问题,使其负面影响最小化,而目前成渝高铁的规划线路,却有可能将在沙河堡建火车新站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极度放大:其规划线路不是直接向东出三环,而是在二环路外侧向南跨越成渝公路,沿四川师大学生宿舍区、教职工宿舍区及人群密集的其他社区,继续向南,再跨越成龙路,然后转折向东,到达龙泉。我们担心会由此留下又一笔沉重的历史欠账。
    其二,在规划成渝高铁的过程中,对成渝两地目前的运力是否作过科学的调查论证、具有严格意义的统计学数据分析。目前,成渝铁路开通和谐号列车之后,两地之间的运行只需两小时,这种状况对成渝高速公路客运的经毫.已经形成较大压力。如果再修新成渝高铁,会不会形成成渝之间运力过剩。因此.我们对修建新成渝高铁的资金投入,建成营运后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表示严重关切。
    作为成都市的普通市民,我们恳请相关规划部门慎重考虑上述意见。

新成渝高铁规划将插入三环,从川师旁边众多人口稠密区穿行,且不说噪音电辐射,单是三环内那高耸入云的铁路高架和三五分一班的列车就会让城市容貌大打折扣。成渝高铁本可由东站直接绕行三环外,可拍脑袋的规划局大人们难道就见不得这里的人民过上舒坦的日子,硬生生绕入三环,还进入居民聚集区,让众多耗尽家产的房奴们目瞪口呆,也让早已定居此处的老居民们坐立不安。
   突然变道的新成渝高铁规划
    2009年12月23日,成都市规划局在自己网站并不起眼的地方,公布了一个成渝高铁规划改动的图纸,并在2010年1月3日截止收集意见(按国务院通知,元旦节要放假3天的),(http://www.cdgh.gov.cn/structure/lm_ghgk/gggs_nr?inf),据传前方案为从沙河堡直接出城,改动后的规划是:成渝高铁将在原成昆线上面架高架桥,离川师宿舍直线距离不超过200米,离人口密集的社区蓝谷地等最近直线距离不超过80米。
    此次规划局关于新成渝高铁方案的变更信息,公布于12月23日在网上发表,直至12月28日才被蓝谷地、上东锦城、四川师范大学等周边的居民、学校等以偶然的方式知晓,距网上发布的公示结束期仅3日,一时间群情激愤。
   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规定:
  “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向公众公告下列信息:
   (一)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
   (二)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三)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
   (五)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第十二条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在发布信息公告、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简本后,采取调查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10日,并确保其公开的有关信息在整个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之内均处于公开状态。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以下简称“听证会组织者”)决定举行听证会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在举行听证会的10日前,在该建设项目可能影响范围内的公共媒体或者采用其他公众可知悉的方式,公告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听证事项和报名办法。
规划局发布的信息中称,成渝高速的规划已经通过了环评环节。而此次公布的规划路线变更,在12月27日前,沿线居民至少九成以上完全不知情。
   以距规划改道后高铁最近直线距离不超过20米的蓝谷地社区为例,《新建铁路成都至重庆客运专线(蓝谷地小区段)公众意见调查表》仅在楼盘中寥寥几个楼道张贴不足一日,便匆匆撕去。未同社区物管进行过协调,未经其他任何渠道进行过宣传和公示,整个社区内在住和待收房的近2万人居民住户,收到此调查表的不足50人。待到12月26日起,此事经社区居民自发宣传和发放调查表,为蓝谷地社区内过半居民知晓时,距公示结束期仅不足6日,其中2010年1月1日-1月3日为全国公休日。
   通过联系得知,比华利、上东锦城和川师本校区等社区和学校对此次高铁规划变道也是完全茫然,许多住户是直至被自发宣传的人问到才知道此次规划变更。试问规划局在进行环境测评的时候,将这周边几万人的知情权至于何地?
    2009年12月27日开始,渐渐知情的周边居民开始按照调查表上提供的联系方式反馈自己的意见。然而《新建铁路成都至重庆客运专线(蓝谷地小区段)公众意见调查表》中留下的电邮皆被退回。最初还能打通电话反映情况,隔天直接盲音,再无反馈。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