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印边界问题第13轮谈判没有取得进展
|
前不久,中国和印度边界问题第13次会谈结束,没有取得进展。最近,两国政府对彼此的态度趋于强硬,双方知识界也都有不友好的言论。中印之间的问题症结何在?两国关系发展前景如何?
近年来,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人口大国的竞争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两国面临的诸多问题有相似之处,而政治制度的不同更成为很多人比较的对象。
中印悬而未决的领土纠纷一直是两国关系中的老大难问题。
美国乔治亚大学国际事务学院教授王飞凌指出,中国和印度的国力都在增长当中,民族主义情绪也都在增长中,要一下子很快地解决领土纠纷问题可能是非常困难的。
王飞凌认为,中印双方愿意谈判这就是好事情,可能双方的立场要做非常大的调整才能有所突破。
美国因素
BBC在加尔各答的记者包米克分析,中印第13轮边界谈判没有取得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印度与美国的关系令中国感到担忧。
包米克说,目前中印关系的大气候正显现出互不信任的局面。这反映在中国方面的态度上,不仅在边界谈判这样的外交层面,也反映在两军对垒的国界线地区。
包米克曾经到访中印边界地区。5年前那里的情况非常正常,他曾经看到两国军人一起打排球,出席彼此的国庆纪念仪式等等。
然而,目前情况却截然不同,两国军队都对边界严加巡逻。
独自开发
最近,因为中国阻碍亚洲开发银行对中印有争议的地区、印度的阿鲁纳恰尔邦的资助项目,印度已经决定独自开发这一地区,不再向任何国际机构贷款。
包米克解释,印度政府开展这些基础建设工程是为了证明,这一有争议的地区是印度领土。
另外,印度的经济发展急切需要能源,这也是印度一定要在在资源丰富的阿鲁纳恰尔邦开展这些工程的原因之一。
美国乔治亚大学国际事务学院教授王飞凌认为,印度要求的国际援助其实主要是象征性的,因为资金数额并不是很大。中国在这方面比较坚决也是冲着这个象征性意义来的。
“珍珠项链”
最近,中国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南亚国家投资的一些建设项目也引起了印度一些人的担忧。有印度军事专家承认,中国在南亚的渗入对印度的军事和经济形成直接的威胁。
就此,王飞凌教授指出,这种担心就是所谓的“珍珠项链”这个说法。他认为,印度的战略家们这么看不无道理,但是可能有点过于担心了,因为中国目前在印度洋的影响力还是比较有限的。当然中国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也在增长当中,所以未来怎么样不好说。
本台BBC在加尔各答的记者包米克说,这些都是主权国家,如果中国在这些国家投资的话就是同印度公司竞争。这些国家肯定会选择条件更好的投资。
印度公司经常期望政府能够用政治手段帮助它们取得邻国项目的合同。这只能使印度公司在这些邻国中越来越不受欢迎。与此同时,很多中国公司的纪录良好,效率很高,那么这些国家当然会选择中国公司。
关系前景
中印关系的前景如何?美国乔治亚大学国际事务学院教授王飞凌认为,中印关系近期内出现重大波动的可能性好像也不是很高。
王飞凌预测,中印两国可能还是会把经济和政治分开,双方在领土问题上保持谈判的架势,但不太可能取得重大突破。两国会继续这种所谓的国际竞争的态势。